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东晋烽火 > 087章 桓宣归附 中(1/3)

087章 桓宣归附 中(1/3)

上一章东晋烽火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桓宣知道刘岩在拐弯抹角说服自己,但是对于刘家的九郎还是很感兴趣。外面有人说九郎得了太上老君授予的《天书》,有人说得了佛的醍醐灌顶,当然也有人说这九郎是峨眉山的猴精变得,说什么的都有。对于刘家的发家史桓宣也很好奇。

“我儿子说,这么大一份家业,我得编练童子军保家卫国。接着他练出了钢铁,造出了枪炮,还给他的那些半大小子上课。你猜他在课堂上怎么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桓宣皱起眉头,这句话在《为百姓服务》这本书的扉页就看见过,当时桓宣也是嗤笑一声,蚊子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只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桓宣有了新的想法,如果真的按照这本书来做的话,这四句话还真有可能实现。

儒家经典里面就说到小康社会和大同世界,小康社会如何实现呢?这本书里提到一个词“格物”,提倡格物之力。格物可以提高粮食生产,提高劳动效率,可以用更少的人力生产处更多的产品。这和儒家强调仁义有所区别,倒像是管仲一脉,把商、工、兵与农、士同列为五民,五民同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重点是在分工。

这本书不但强调道德对于人的引导和约束,同时也强调法律对于人的限制和规范,“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道德是法律的最高标准。”儒家和法家一直是在统治阶层互相争论的两大学派,其实就是关于人治和法治的问题,统治阶层认识到了两家不可偏废,一般是外儒内法,嘴上说礼义,其实行的是法治。这本书提出要制定一部法律,上至皇帝王公,下至黎民百姓都要遵守的,旗帜鲜明把法律治国提高到和道德治国同样高度,也就把儒家和法家放在同样的高度了,这个做法不可谓不大胆。

书中还谈到义和利之间的关系。义利思想即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义利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争辩的一个问题。儒家承认求利之心,人人皆有,因而不反对求利,但是他们把义放在首位,认为求利活动应受义的制约,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这就是说,要把合乎社会的规范,作为求利的前提。尽管有些人也有重利轻义或义利结合的主张,但是儒家贵义贱利的理论,却占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社会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教条,妨碍了人们对求利、求富问题的探讨和论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这次书中又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家致富,国富民强的主张,同时指出义和利并不矛盾和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你让人饿着肚子谈礼义,有谁听你的?那些号称仁义可以搞掂一切的论调有一个前提,就是人人都是圣贤,或者人人都可以被教育成圣贤,这怎么可能呢?有道是“饱暖思yin欲,饥寒起盗心。”人快要饿死的时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而且抑制人们追求利益的人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社会财富总量是一定的,你拿得多了,别人就少了。所以儒家没有什么治国富民的手段,只是强调轻徭役,薄赋税。其实社会财富总量是变动的,你想发家致富不一定需要剥削别人,而且有时候发家致富还可以帮助别人一起富裕。

比如你是个农民,用100天时间可以生产10斗粮食,同样用100天可以造出一口锅,也就是说这口锅对这个农民来说相当于10斗粮食或者100天的劳作。现在有一个商人从铁匠处用4斗粮食买来一口锅,再以7斗粮食卖给农民。农民当然愿意,买下这口锅等于可以少花3斗粮食或者省下30天的时间,可以说他得利3斗。商人也高兴,他也得利3斗,这里无形中增加了6斗粮食,这还是没有算铁匠得利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东晋烽火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