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妙计,就是让曹操挥师北上,扫平三郡乌桓。
这妙计又很称曹操的心意。因为他从袁氏兄弟逃往乌桓的那一刻就有此意,只是被那甄美人所牵,一时耽搁了数日。
袁氏兄弟弃幽州城,远逃乌桓,这不正好嘛,为何还要远征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辽西、辽东和右北平,这三郡的乌桓,相互结合,一直与袁氏的关系很亲密。袁绍生前为了拉拢他们,除了立乌桓酋豪为单于外,还将家人之女认做养女,顶替自己的女儿嫁给乌桓王,以和亲来巩固与乌桓的亲密关系。
袁绍在官渡大败后,不久病死,其子袁尚继位。
曹操见有机可乘,再度出兵,攻破冀州,大败袁氏。可让曹操不满意的是,袁绍的继承人袁尚,逃到了幽州——因为幽州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封地。
于是,曹操又派大军去攻打幽州,二袁兄弟抵挡不住,便结伴逃往了乌桓。
这事可坏大了。曹操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曹丕已经霸占了袁熙之妻。这夺妻之恨,是不共戴天,袁氏素与乌桓交好,又有和亲之盟,这二子逃往那里,休生养息之后,死灰复燃,来个反扑,那可是后患无穷呀。
所以说,平定乌桓,能彻底肃清袁氏的残余势力。
再就是,这三郡乌桓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们屡次侵扰大汉边境,掳掠汉人的人口财物,致使边塞的无数百姓妻离子散,苦不堪言。
所以说,出兵乌桓,可谓是师出有名: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
还有就是,平定乌桓,可以扩展疆界,收俘败兵,填充到三军中,壮大官兵。
这真是一箭双雕……不,是一箭三雕……一箭三雕的谋计。
一念起,百念生。曹操有意出兵乌桓,再加上郭嘉的献计。哼,乘胜追击,直捣乌桓。
为了这一箭三雕,永绝后患,曹操决定倾国之兵力,挥师北上,出兵乌桓。
可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毁了曹操的远征计划。
五月,行到无终,是大雨倾盆,连日下,道路泥泞,洪水频发,致使行军受阻。
曹操坐在战车里,望着连日的大雨,是一言不发。此次,虚国远征乌桓,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天公不作美,自有高人成全。
就在曹操一筹莫展,进退为难之时,出现了柳暗花明的转机。
本地居民田畴,给曹操指了一条通往辽西的古道。
这条古道已经荒废了二百多年。
谋臣郭嘉建议曹操,放弃辎重,轻装前进,千里奔袭乌桓老巢柳城。
曹操同意,任命本地居民田畴为向导,从无终出发,沿顺着那条古道,直捣乌桓老巢。
临出发前,曹操为了迷惑敌人,假装退兵,命人在道旁立了一块木牌子,上书: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
兵不厌诈。
三郡乌桓信以为真,诚认为曹操撤军,因而放松了防御,哪晓得曹操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在当地居人田畴的带领下,曹军沿着这条古道,是遇山开山,遇谷填谷,日夜奔袭,数天后,便距离乌桓老巢柳城,不足二百里之遥。
当曹军行至离乌桓老巢不足百里之遥的时候,乌桓那边才得到消息。
当时,乌桓蹋顿单于,和几个属王,正陪着袁氏二子吃宴饮酒,听歌观舞,并商讨如何在曹操进入他们地盘的路上设下埋伏,打曹军个措手不及呢。突然探使来报说,曹操已经来到,仅有百里之遥。
天哪!蹋顿单于是惊的目瞪口呆,大呼:“怎么?说曹操!这曹操就到了!”
乌桓单于和袁氏二子那个慌乱呀。
可惜为时已晚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