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列入国家统招计划,招生极端困难,每到招生期,就责成教职员工们去招生,因为没有招生经验,大家都感到压力很大,招生效果很不理想,远远完不成招生计划,校领导都为此感到无能为力。
2003年初夏,李洪陵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一套招生计划。
成立以朱书明、马鹏举为正、负主任的专业招生办公室,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在教职员工中,挑选40名有外交公关能力、能言善辩的人员参与其中。招生办公室单独核算,按招生人数和缴费,以比例提取费用,作为总收入。招生分四个组,每组设组长一人。从招生职工,到两级领导都制订出了明细的按实际招生人数、缴费分成比例。四个小组在全国划八个片,分头按片活动招生。
该计划在全校领导会议上讨论通过,无一人有异议。
朱书明是市里派进学院的几十名干部中,唯一在学院积极工作,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此人曾是军队营级干部,专业后曾任乡党委书记、农委主任,干一处响一处,群众威信非常高,成绩斐然,是一位有综合工作能,道德品质素质优良、注重务实性、责任心强的人,此次用他挂帅,必然竭尽全力,把招生工作做好。
马鹏举才华出众,博览群书,通古博今,能言善变,常有怀才不遇之感,此次用他,正是施展才华之际,岂不竭尽全力,欲求出色完成任务。
正当准备实施该计划时,朱院长在李洪陵的书房里,提出了诸多疑虑,想停用这套方案,还原往年按部就班的招生工作形式。二人夜晚在书房谈论了5个小时,最终朱国材下定决心,实施这套方案。
朱院长明显是听从了保守派的言论,这些人的习惯就是,会上不说,会下喋喋不休的乱说。
朱院长说:“招生费用,都是院里垫付,如果招不上生来,谁能还得起这笔费用?学校不是赔本了吗?成立这么庞大的招生班子,招生过后这些人怎么安排?这种招生办法,能扩大招生数量吗?招不上生来怎么办?”
李洪陵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招不上生来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有顾虑,可两条腿走路,原招生办法还继续有效实施。可让所有参加招生的人员,按级别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扣工资弥补费用。今后招生是常年任务,在全国进行宣传活动,需要用大批人力,不用再另安排工作也忙不过来。”
二人谈话相当有趣,犹如三国赤壁大战前的孙权与周瑜对话,一个忧虑重重,一个慷慨激昂,最终决定同心破操。
此次招生计划实施后后,比预期效果还要好许多,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一倍多,报名人数达到3200千多人,不得不紧急上报,增批招生计划。
超生人数的突然膨胀,不得不迫使学校各个领域加大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教室、师资、后勤等。学校一齐忙活,一举解决了自己短缺的问题。
此次招生取得胜利,全校所有教职员工们都欢欣鼓舞,无不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没参加招生的老师,再也不会因完不成分配的招生名额而愁眉苦脸了。参与招生的人员都得到大笔收入。
朱书明也因为成绩斐然,而兴高采烈,马鹏举也因为施展出才华,而眉飞彩舞。
此次招生工作的大胆改革,可以说,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丰盈里程碑,永在学校发展史册上。
自2001年后,学院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急需上基本建设规模,2003年的夏季突然成倍增加学生,更使学院的设施容不下了。于是自2001年后,李洪陵就随同朱院长,到处开展征地扩建活动。他们一方面在学校周边征地扩建,一方面跑济南周边,考察征地建校区活动。
2003年春节后,李洪陵与朱院长一直在省内考察学院的扩建地址,跑济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