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开海。
有一点悲壮,有一点壮观。
压抑了许久以后,明王朝迎来来了一位及其富有魅力的皇帝。
朱载垕登基时已经快三十岁了,在朱载垕还是裕王的时候,就已经深刻的了解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对于民间的生活朱载垕也非常了解,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现在剧本要求崇祯体验朱载垕雷厉风行,进行改革的经历。
自1368年大明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到1566年朱载垕登基,已经过去二百年了,此时的大明皇帝都已经换了十一位了。
有一首歌曲叫做如果我们换一换,会变得怎么样,或许在不同的位置上,能够做的事情和想要做的事情总是不一样的。
和登基成为崇祯皇帝的朱由检一样,裕王的登基过程和朱由检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也有许多一样的地方,崇祯登基以后想到的是立即清除阉党,而隆庆做的事情却是立即纠正其父的弊政。
父子之间,永远有着不同的见解,这种矛盾古来有之。
朱载垕登基以后,把之前因言获罪的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抚恤并录用其后,可谓是做到仁慈义尽。更是把方士全部付有司论罪,以前的道教仪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赋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
然后就是:宣布废除海禁。
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当然隆庆废除海禁也有他的目的。
压抑了200 年的大明王朝,也封闭了200多年,虽然大明永乐年间也有过轰轰烈烈的航海,但是永乐大帝的航海更多意义上的还是表现在政治上的权威统一。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确保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于是朱元璋想到了用分封的办法。
实际上这种办法在汉朝的时候刘邦就已经使用过,朱元璋并不是第一个使用的人。
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就迫不及待把宗室二十五人全部封为藩王,也不管他们有没有能力,并且让他们分驻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朱元璋天真的认为他们会死心塌地的守卫疆土。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这是朱元璋豪迈的理念,他以为自己的儿子也会和自己同心同德,虽然朱元璋有着雄心壮志,但是其宗室们却并非都是如此。
而这些封藩驻地的藩王主要有两类,一种在腹里,第二种是边塞要地。
受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里建立王府,并设置官属,地位那是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
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不但如此,并且他们还拥有军事指挥权,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并有三军护卫。
且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万人。
这里面,最有势力的有九位塞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
驻守北平的第四子燕王朱棣更是拥兵十万。
驻守大宁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
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蒙元残余势力的军队,所以他们尤被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
尤其是燕王朱棣,由于功绩卓着,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该来的总会来的,藩王势力的膨胀,终于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老朱家的报应来了。
在朱元璋大封诸王的时候,就有过征兆,当时时任平遥县训导的叶伯巨就打过报告,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