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抗战尖兵 > 第七十一章 北海北之二(4/5)

第七十一章 北海北之二(4/5)

上一页抗战尖兵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北军编大刀队,(五省)联军练红缨枪武术,黄埔军校北伐靠人海冲锋,也能冲垮奉军的精锐部队。

然而,发明散兵线的欧洲战术家在一战中又发现机枪的出现已经使得散兵线战术全面落伍。靠栓动步枪放排字枪是不能与机枪对战的。欧战战例证明,敌人若配置重机枪,散兵线攻击就是粗放的大屠杀;敌人若进化到有轻机枪,散兵线就是精密的大屠杀!而刘越石在东征中多次熟练运用轻重机枪与迫击炮组合的战术,多次屠杀了陈炯明部人数绝对优势部队的散兵线,更是给包括常凯申在内的目击者以很大震动。

到1931年时的军事学术界,大家都知道机枪的威力对步兵战术会产生革命性影响,当年的军事杂志细细分析疏开队形与轻重机枪,文字篇篇热情洋溢。然而中国国内各路军队都装备极度落后,很多部队里重机关枪只有一个团乃至一个师才装备一个重机枪连,怎么可能改变散兵线?难道全团靠六挺重机枪打天下?轻机枪更稀罕了,只有东北军,才把轻机枪当成制式武器!散兵线事实上不能废。当时一个步兵连官兵一百出头,就是一百多杆步枪。。没有散兵线,如何发扬步枪火力?这就是兵器的局限!

于是,西北边防军成了国内最先围绕轻机*革步兵战术的吃螃蟹者。民19轻机枪成功量产后,长安中山高级步校在苏联军事顾问协助下改西北边防军步兵操典。西北剿匪实战中有轻机枪使用,但是实战经验没有做理论的总结,在中苏军事专家合作下,新的步兵连排战术成为以轻机枪为基础班火力支点,化火线为火网的散兵半群与散兵群!(步操179)。典范令是一个体系,改了操典,《筑城教范》也改头换面,原本讲究以折点造成侧射火力的一线式战壕,成为纵深而互相支持的据点群。

在加入轻机枪之后的步兵班,攻击正面100公尺。而且在攻击正面之外,还要再列一栏纵深。散兵群,就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控制100米纵深的交互支援的火网!西北边防军顺应潮流的战术革新与日本陆军几乎同步,这终于震动了常凯申的中央军。民国19年,常凯申经由孔士洋行买SIG启拉利德自动步枪,但是孔士摆弄价格被发觉,又换哈其开斯轻机枪,从新编练的教1师与教2师开始装备。随后就是常见的果脯犹豫不决病大发作,买了自动步枪,首先要考虑要继续用不能换枪管的KE7或BAR,或用可以换枪管的正牌轻机枪;接下来是编制,教1师搞出奇大无比的步兵排,去容纳新买的自动步枪,这也需要时间去验证修改;在德国顾问帮助下,搞定了编制,决定了捷克造之制式,又要让兵工署筹设自产枪枝与弹药之能量;捷克人小气不肯给样板图纸,再设法找丹麦的麦特森…转了一大圈,才发现四川的刘湘居然默默搞出很像话的土造捷克造……

有了武器,想起了搞操典,于是找了德国顾问和陆大的一帮教员一起忙活,郭汝桂当时还是学生,也被抓差,谁让他在日本实习过呢?国内人家西北边防军编制操典都早搞齐活儿了,于是陆大一帮人去西北参观学习。所以郭汝桂对西北野战军的轻机枪装备和战术革命 是最清楚不过的了。相比之下,中央军动作就慢得多,终于在1935年,捷克式成为主流,推广全军。于是30年不变的步兵操典,终于升级成为《民国廿四年新步兵操典草案》。

常凯申忍辱签订塘沽协定,争取来的六年半,总算搞定了一个捷克式轻机枪,否则国军只能靠步枪打仗,抗日自然是必败无疑。因为日本人也在同一年代开始在「横ニ散レ」或「縦ニ散レ」之后,一个分队(班)之散兵群还要以伍为单位再拆分为更有纵深感的两三个散兵群(日步操117)。如果国军没有六年半的时间去适应轻机枪,一个有歪把子的日军分队,屠杀一个按照17年步操规矩构成散兵线火线的步兵连,是不需要几分钟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抗战尖兵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