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太岁官婿 > 第四百零八章 既是人情,自然是要还。(1/4)

第四百零八章 既是人情,自然是要还。(1/4)

上一章太岁官婿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大公子目光看向下一道题目,笑容立马就收敛了,坐在旁边的墨灵儿和习羽翎也都发现大公子脸上的异样。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十月初九,温陵街道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秋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看完诗词,大公子忍不住大笑道:“好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果真附和唐大人的行事作风!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

习羽翎跟墨灵儿也都纷纷动容,这首诗词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刹那间就渲染出雨骤风狂的环境,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再看下文在雨中行走,按照人们的生活习惯,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是唐大人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里当然不是描述的事实,在她们三人看来这是唐大人在表述自己当时的心态。

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

但最令三人佩服的还是诗里边的心态,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诗人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

对于这种生活,她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

在大公子看来,这就是唐大人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她才会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她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尤其是“任平生”这三个字,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

唐逸若是知道大公子心里所想定会是哭笑不得,事实上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算是唐逸高中时期最为喜欢的诗词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其实表达的还有一种儒家的境界,这是一种入世的人生态度!

苏轼在彻悟人生之后,进步写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

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在佛教看来,“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其实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

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因此佛教劝人“无执”,一切都不要执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缚。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宠辱不惊”。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归去之后(可理解心灵的皈依),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

她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这看来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这也反映出了苏轼的人格境界,应该说苏轼的一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

晚年她流放到海南岛后,又把这三句稍一改,写入了另一首诗《独觉》:“潇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太岁官婿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