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车从凉州推广到三辅关中,整个关西地区都从中得利,有效减缓了旱灾的破坏。
此等影响农业的大事,自然被快马报入京师雒阳城。
马日磾、蔡邕、卢植等师长得悉此事,在京师的士人圈子里对牛平大加褒扬。
同时,牛平发明的“牛平磨”也从豫州传到了河南尹境内。
对外宣称以名将为目标的牛平,却是以知识渊博,善于治田而扬名京师。
以此势头,牛平成年之后,一个陇西郡的举孝廉是十拿九稳了。若非太过年轻,年龄不达标,就是举茂才都不足为奇。
袁逢、袁隗这两个三公大佬也注意到了牛平这个年轻人,将他的情况传回了汝阳县。
袁绍听闻牛平的事迹后,一边按照牛平的方法组织袁氏庄园抗旱,一边与众人商议,再一次提高了对牛平的评价。
袁绍特地嘱咐密友辛评,让他多与牛平联系,将其拉拢到身边,伺机发展成志同道合的同党。
这一次游历天下,牛平自己都未曾料到,最大的收获不是找到了几个未来的名将,而是在士人群体中立住脚,初步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牛平更没有想到的是,凉州旱情得以缓解后,也进而避免了蝗灾的出现。
因为大面积的田地干旱没有出现,所以蝗虫也只是零星出现。配合牛平推广的养鸡养鸭除蝗法,蝗虫很快就被消灭,田地里的庄稼安然无恙。
凉州百姓不明真相,把这些幸运都归于牛平的神奇,认为这个杀死白虎王的人是神仙下凡,有赈灾破厄的本领。
其实,之所以大旱之后必有蝗灾,是有科学道理的。
因为,蝗虫的生长习性就是将卵下在干涸的泥地里繁衍。
干涸裸露的泥地越多,蝗虫繁衍生息的空间也越大。当集中出现的蝗虫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就会变成铺天盖地,席卷一起的蝗灾。
故而,只要有水种植农作物,不让土地大面积的干涸闲置,也就破坏了蝗虫繁衍后代的环境,从而能够避免蝗虫的大量繁殖。
莫说是汉朝这些人,即使是来自于后世的牛平,也没有彻底搞清楚干旱与蝗灾之间的关系。
只不过,误打误撞下,通过抗击旱灾,牛平也间接遏制了蝗灾的发生。
当你主动去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时,命运中总会有更多的惊喜在暗暗的等待着你。
同样的,当你肆意妄为时,报应早迟是会落到你的头上。即使你侥幸逃过一劫,你的子孙也会替你还债。
京师雒阳城里,年轻的皇帝刘宏又一次发挥他的奇思妙想,不断的刺激着天下的世家大族。
皇帝一边施行党锢,让许多士人无法出仕,另一边却将几十个市井百姓定性为宣陵孝子,对他们大加赞赏,统统封赏了郎中和太子舍人的官职。
这年夏天,全国的旱灾还未消停,雒阳城郊外却又出了奇事。
雒阳城东南三十里外的宣陵突然热闹起来,数十位市井小民突然在这里聚会,个个披麻戴孝为先皇守灵,自称是“宣陵孝子”。
宣陵埋葬的正是上一任的桓帝刘志。
桓帝刘志驾崩十一年了,一向睡得安安稳稳,不知怎地突然间就多了这么多孝子贤孙。
京师的士大夫们将这帮投机的小人当作小丑,一笑置之。
可是,皇帝刘宏得知此事后,却是龙颜大悦,一纸诏书就将这些人全都封为了太子舍人。
虽然太子舍人只是年俸二百石的小官,可是这是太子身边的职位,陪伴的是将来的皇帝。
这官职,有长线投资想法的士族子弟都要抢着当呢!
皇帝刘宏真的如此糊涂,拿着朝廷官职胡乱封赏吗?却也不是。
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