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中叶的华夏历史,虽然因为我们这几只小蝴蝶的存在,发生了小小的偏移,许多小人物的命运,从此变得有些不同。
但是我大清的大势,仍是以其历史的自有惯性,不可阻挡的滚滚向前。
两广已经不是原来的两广了,但福建还是原来的福建,云南还是原来的云南,更远的说,华夏其它的地方,国姓爷和他的南明,大清和他们的朝廷,仍按照他们的节奏向前发展。
张名振老爷子,因为我的缘故,或者说因为张真真的缘故,选择了带领他手下十几万将士军属来到了澳洲,从此过上了安稳的小农日子。
但对于大多数华夏百姓们来说,背井离乡乃是他们不得己的选择,如果有可能,如果还有一丝的希望,他们仍是不想离开自己的故乡。
张名振接受了命运的现实,选择了留在澳洲,或许是舍不得自己的儿女,也或许是看透了所谓的反清复明的本质,同历史上不一样的是,他离开了江浙,也离开了和最后的反清复明的力量的阴暗斗争,如愿的多活了十几年,甚至在其六十多岁的时候,还给张真真添了个小弟弟。
但张名振老将军的老伙伴老部下,张煌言老将军,虽然也去过澳洲看过,看着澳洲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曾经动摇过,但看在那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将士们的份上,他还是选择了留下,和他的将士们,继续选择留在江浙一带,继续他们那没有前途的反清复明大业。
而当满清步步进逼,反清力量越来越薄弱之时,郑成功和张煌言等人也明白,他们若是再不团结起来,只怕就要被满清吃得毛都不剩了。
正当我们在广州拖住韬塞等清军主力,使清军无暇他顾之时,郑成功和张煌言觉得,他们的机会来了。
一直看对方不上眼的双方,终于坐在桌子上,决定合师大举北伐,力图一举光复大明的江山。
永历12年(公元1658年),郑成功率所部十七万大军和张煌言于浙东会师,开始了他们的北伐征程。
谁知,他们精心准备的北伐,连老天爷都不眷顾他们,他们才出门不久,就在大军即将进入长江之际,在羊山海域就遭到了巨大的飓风,将士死伤惨重,不得不打道回府,回归厦门。
次年,二人相约再次北伐,这次大军顺利的进入长江,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等地,并取得了定海关、镇江、瓜洲等战役的全面胜利,一举攻到了南京城外。而张煌言的另一支偏师,亦收复了芜湖一带十数个府县,本已归于死寂的反清复明大业,似乎再次燃起了熊熊烈火,大有一举重新收回大江南北之势。
但大胜之余,大家都有些大意了,郑成功一时中了清军的的缓兵之计,竟意外遭到清军的突袭,郑军大败,不止损兵折将,手下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主要将领都先后战死,郑成功手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郑成功兵败之后,又试图攻取崇明县,作为再次进攻长江的前沿阵地,久攻不下,只再再次饮食回到厦门。此次北伐,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但对于本来就不强大的反清得明力量,却是极大的损失。哪怕于永历十四年,在福建海门港中,歼灭了清军达素所属下水师四万余人后,元气仍未有多少恢复。
更难过的是,虽然战斗力量越来越小,指望他们吃饭的人却越来越多,郑军很快陷入了军粮不足的困境。无奈之下,郑成功亲率将士两万五千余人,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先后攻克赤嵌等城,成功赶跑了荷兰侵略者,并在台湾设承天府、天兴县和万年县的一府二县,成功的将成功建设成为自己的反清复明的基地。
但就当郑成功准备甩开膀子大开一场的时候,却发现,命运和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他发现,哪怕他时值壮年,却已是时日无多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