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孟德所求,可奈何似邓训邓将军这样的人物,天下难寻。”
赵普到现在仍旧以为傅燮或许就是眼下护羌校尉最好的人选。
经过曹操如此说,卢植自然也知道曹操在担忧傅燮的性格,他沉吟了片刻,说道:“那不知先生和孟德以为,我那学生刘玄德如何?”
赵普心头一跳,这位汉昭烈帝因为在他准备征召入京的名单之中,所以关于护羌校尉的人选,一直都在他的思维盲区之外,此刻听卢植提起刘备,他才蓦然想起,论起宽仁、弘义刘皇叔可是不虚任何人的。
“我差点都忘记了,还是卢使君知人善任,我觉得刘玄德可能是护羌校尉的最合适人选。”他不由很是振奋,极力推崇刘备。
此时的曹操还不曾和他在历史上的最大竞争对手刘备有过交集,大抵上只是听过刘备的名字,因此有些好奇,“现任的九江郡太守刘玄德?先生和卢令君居然都如此推崇他?”
赵云道:“曹议郎有所不知,阿叔对刘使君可不是一般的推崇,他常常感慨,自卢使君以下,唯有曹议郎和刘使君才是真正的天下英豪。”
他和赵普都习惯于称呼卢植为卢使君,所以一直不曾改口,按照汉时的习俗其实称呼卢植为卢令君更为合适。
毕竟使君是为地方大吏的一种称呼,令君才符合他现在尚书令录尚书事的身份。
曹操由是非常诧异,“先生竟然如此推崇我么?”
这时的魏武帝丝毫不以居于卢植以下为耻。毕竟此刻的卢植位极人臣,乃是士人楷模,天下民心所向,哪怕是大将军何进其实也对卢植深为羡慕的。
即便是历史上的曹操,在公元186年,也只是避祸于谯县,深感前途迷茫的时刻,哪里会曾想他有朝一日会成为北方的霸主,三分天下于许都。
赵云道:“那是自然,阿叔认同许邵的月旦评,称曹议郎为治世之能臣,还说平靖凉州,光复西域者,必是你也。”
这下曹操颇有些受宠若惊,拱手向赵普拜道:“先生如此厚待于操,实在让我惶恐,唯恐辜负了先生的期许。”
他在谯县这个消息灵通的州治,自然知晓,正是赵普和卢植的力荐,汉灵帝刘宏才决定任他为凉州刺史。
赵普道:“孟德乃是大才,凉州局势确是非你不能稳定。我这番举荐不过尽了侍中的本分,孟德不必过于挂怀。话说回来,我确实觉得九江郡太守刘备是为护羌校尉的最佳人选。”
眼下,凉州的局势可能事关大汉的命运,他不得不将之前的谋划,也就是与卢植一同发力,将刘备征召进朝廷担任要职的计划给暂缓一下。
经过这几番事件,足以证实赵普“识人断才”的能力远高于许邵,普天之下无人能及,曹操对于赵普的举荐自然信得过,“如果是如此,那操觉得,卢令君当和先生一起向圣上举荐刘备,主管羌人的护羌校尉当和凉州所部刺史一同上任,这样才能守望相助。”
在凉州刺史和护羌校尉的优先级上,朝廷一般都是先行派遣刺史上任,先行安抚汉民,其次才会考虑到羌人,按照朝廷惯例,新任的护羌校尉会在凉州局势稍稳定,才会被朝廷提上日程。
一方面是出于羌人的不重视,另一方也有从现实方面考虑,在没有本地太守、汉民支持的情况下,护羌校尉的处境必然是堪忧的。
不过,曹操却以为,如果护羌校尉在这等人心惶惶的时刻上任,一方面可以体现朝廷对于羌人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护羌校尉树立威望。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要有更高的利益,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赵普和卢植相顾点头,不过护羌校尉的任命,通常都要更严格或者说更谨慎一些,刘备能否被任用,还有一定难度,除非大将军何进愿意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