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恒也许只为小儿子之死心痛数秒,便又忙着自己的皇位梦。自己的军队是城外普智军队的两倍,而自己的大儿子普瀚宇更是天下闻名的悍将。他直白地下令给普瀚宇,只要打败对面的普智,未来皇帝宝座就是他的!普瀚宇当然知道,自己弟弟死了,皇位老爹只能将皇位传给自己。他满以为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军队又多于普智,一定可以一击灭掉普智。可是追来追去,被普智伏兵打得惨败,晋军精锐折损过半。
郎恒多年积累实力和精心的密谋,短时间各地援军抵达金城。郎恒和普瀚宇都认为优势还在自己一边。只是上次的惨败,让普瀚宇用兵小心翼翼。他原来并不认可普智军事才能。上次的惨败,又让普瀚宇将普智军事才能看得过高。所以两次大战用兵太过于谨慎,才和普智军队打了平手。不过两次大战,也让普瀚宇看清普智军的实力和用兵的套路。他信心又回来了!他准备第三次大战,最少是一个胜仗,不会再分不出胜负。
对于普瀚宇的军事才能,郎恒是有信心的。他并不懂军事,他觉得自己与其在金城看热闹,还不如做些实事。他一方面在晋地大量招兵扩充兵力,一面带着大批金子,游走南方各地收买各地将领。他的策略很简单,万金能买一地将领按兵不动,便是自己的胜利。他的工作卓有成效,南方各地将领虽然倒戈的不多,但是大部份都采取观望态度。而晋地招募新军开始很有限,郎恒及时改变招兵方向,抛出大量的粮米牛羊,在化外部落招募健勇。日升国东面苦人还停留在狩猎、游牧的时代,见这么多牛羊粮食,各部落首领争先恐后派部落勇士加入晋军。晋王训练的新军短时间便增加到三十万之重。
郎恒父子觉得形势对自己越来越有利。郎恒的策划是等着新军装备完毕,和普智进行一场实力悬殊,没有悬念的决战,奠定自己的郎恒王朝。普瀚宇并不同意老爹的策略。因为他认为,普智在日升有着很高的号召力。南河国家军队主力没有参战,是因为普智觉得还没到鱼死网破的境地。郎恒化外招兵是一步很糟糕的策略。因为普智被困城中,就是被东乌国骑兵救走。叛乱发起时,东乌皇帝正在京城访问,当时就应该对东乌皇帝加以保护或者扣留,眼下普智没有化外东乌国借兵,很可能担心外族介入国家内战,引起日升人的抵制。而自己的老爹却率先化外招募野蛮人,这为普智借兵留下借口。郎恒虽然觉得儿子所言是事实,可不该在朝堂对自己这位未来皇帝加以指责。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皇帝形象和绝对权威,对普瀚宇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普瀚宇觉得朝堂议事就应该广开言路。他心里委屈,随口说了几位前代圣主广纳谏言的事迹。这又引起郎恒更大的火气,朝堂上父子俩唇枪舌剑争吵起来。望山性情乖巧,忙站出来打圆场,安抚父子两人。父子两人也觉得,大庭广众下争吵有失体面,都趁势收敛。可是两人心中都产生怨气。望山见父子二人不说话了,知道两个人心里结了结。望山与郎恒一路走来,早将自己定位为郎恒王朝国相。这个时候他拿出高姿态,一副癸丑的谦逊:“对待东乌国的策略是臣的失责。晋王主导大局,忙于联络,募兵。大公子主管军事……像东乌国这样的外事,臣本应承担”
郎恒唉了一声:“眼下不说谁的责任,以事论事”
望山道:“大公子所言有道理。不过臣以为眼下还不必担心普智借兵,咱们还有时间处理东乌国的事情”
普瀚宇看了眼望山,听他支持自己的说法,心里感激。
其实望山言辞圆滑,前面说普瀚宇说的对,后面说不必担心普智借兵,有时间处理。那么父子两人都没有责任。这是两面讨好的做法。
郎恒也感激望山:“你看……?”
望山说:“这次化外募兵可以看出野蛮人贪婪。臣想阻止东乌国出兵,并不是难事。也许价钱给得合适,还能让东乌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