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身后躲,一会花园村的刘盛齐追了过来,也踏进李洪陵屋,刘盛齐抬头一看是李洪陵在屋内,想后退也来不及了。连忙致歉:“大哥!大哥!对不起”边说边倒退,想溜之大吉。
李洪陵喝令:“站住,说清楚是怎么回事?”
原来也是土地纠纷。学校与花园村刘盛齐宅基连接处,有一个坑,谁也说不清具体边界在什么地方。学校垫宅基向坑里推了土,刘盛齐本是村中的愣头青,要找学校理论,校长没理他这个茬,他耍起横来要动武,金校长知道周边的的一些无赖都怕李洪陵,无奈之下跑到李洪陵的屋里来了。
金校长说:“我虽然是校长,也不是什么事都说了算,今天能不能让洪陵做咱们两家的调解人,做一个具体的调节方案。”
刘盛齐说:“好,就让洪陵大哥做调解人,我听他的。”
李洪陵说:“好了,此事今后我负责,不许你再在这些老兄弟门前胡闹!”在李洪陵的说和下,二人都回了自己的家。
事后李洪陵分别与刘盛齐、学校领导进行了私下交谈,都承认说不准具体边界。
李洪陵提出以坑中心向东15米为边界,两边下白灰柱为永久边界,东为学校地基,西为刘盛齐宅基。由学校拨给刘盛齐2000元钱,刘盛齐自己拔除新边界外的24棵果树。两家都认可李洪陵的解决方案,就这样很容易的解决了边界长期纠纷难题。
当年,李洪陵在禹城县城关第一建筑公司任副经理兼安装队队长,可谓兵强马壮,社会影响面较大。公司是当时禹城城关容纳劳动力最多的企业,工资也高,一些有社会能量的人,想尽办法向公司里钻,公司也笼络了多方面人才。
李洪陵培养起来的起重队、机修队,十八名职工,都精明能干,行事、工作也彪悍,在禹城县城内名声响彻。当年,社会治安秩序较为混乱松懈,社会上一些小无赖也常有兴风作浪现象,但是一听说与第一建筑公司的事,是无人敢招惹的。因此,李洪陵要出面调停事,人们还是不敢造次的。
当年,一中教职工的子女上小学、初中,分别在南街、北街上学,李洪陵很注意保护他(她)们,他(她)们老远见了李洪陵就喊叔叔。李洪陵也很喜欢他(她)们。如今都大了,在国内外工作的都有,回家探家时,还是常来看他。
禹城一中南面、北面全部是民宅,经常出现纠纷。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家较贫困,社会秩序较混乱,公检法系统管理松懈,故而出现纠纷后,很少有人出面帮着调节,成为学校里较大的难题。
1985年春,李洪陵建议先把一中南面的民宅征入学校。经李洪陵反复做村民的工作,在双方情愿的条件下,办理了征用手续,从此减免了很多纠纷。
1989年夏,李洪陵大女儿考入禹城一中,一中全体领导一致同意,免交三年的学杂费。1990年夏,李洪陵小儿子考高中失败,一中金福祥校长,亲自安排他到棉纺中学复读,1991年夏考入一中后,免除了一年的学杂费。这在禹城来讲,还是首列。
几十年来,李洪陵与禹城一中的历届领导都关系很好,至今都退休了,还是经常聚在一起,谈论友好情义。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