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顾不上家中的事。
这样一家人都忙于自己的事,也生活的自由自在。
一家人在一块吃饭,更是各有习惯,差距很大。儿子、儿媳,不讲究吃喝,吃饱肚子就行,剩菜剩饭尽管吃。父亲习惯吃荤、喝酒、喝茶,鸡鱼肉蛋都能吃,但是不吃水果类。母亲厌烦吃荤,爱吃水果。李洪陵对吃穿都淡漠,对鸡鱼肉蛋基本不动,最爱吃的就是黄瓜、咸菜,不喝茶,滴酒不沾。
这样一大家子在一个桌上吃饭,也算奇妙,幸亏吴桂珍会调剂,能让人们各得其所。
就李洪陵的经济条件来讲,人们只要想吃就能满足,自己不想吃,谁也没办法。
李洪陵夫妇,都一心让老人尽情享受,他们早就说过:“在老人身上不留半点遗憾和内疚。”自己享受不进去,谁也就没办法了。
母亲在吃穿问题上,还是对丈夫和儿子有点意见,心痛儿子吃不好、穿也简单。又嫌丈夫喝酒多,吃饭时间长。李洪陵对母亲说:“这就是命啊!人能满足自己的嗜好,就是福分,非建立在吃穿上吗?我老爷爷说我父亲,一生吃不完的酒肉,越老越提升,这不是都正在兑现吗?”母亲也认可这一点。2004年以后,李洪陵在全国内的顾问事业、教学事业、出书事业,逐渐步入盛期,他又有不收钱的习惯,因此送礼的可谓车水马龙。北方的山珍、海边的海味、南方的水果、名酒、名茶、蜂蜜、奶粉,一股劲的从各地涌进家门。这些都供家人尽情享受,用不了的就送人。
这些东西除了父亲能更多的享用外,大家也都是选其一点用,母亲怕浪费东西,总想试着享用一点,一吃海鲜就拉肚子。李洪陵更是最爱吃的是咸菜、黄瓜,对高档食品全然不在意。
李洪陵也曾想陪着父亲喝几盅,酒已入肚,就头疼,实在是不敢喝,吃进肉鱼就呕吐,父亲也能理解。
时间长了,一家人也就思想统一了,各有各的命运和嗜好,满意就是福分,谁也不干涉谁了。
2007年夏季,省监狱把楼盖完,给父亲分了很大的房子。李洪陵根据经验分析,老年人住进较大的新房,容易患病,劝说父亲不要回济南了,父亲也同意不回济南了。怎奈母亲爱面子,非要到济南住一住属于自己的新楼,谁也扭不过她。时年78岁的父亲、81岁的母亲搬回了济南,同时把大哥大嫂搬去同住。
后来李洪陵发现父母的身体一天一天快速变虚弱,于2008年底,把二老搬回了禹城,尽管想尽了办法给父母治疗,但是父母身体日渐虚弱的状况,怎么也阻挡不住。
至2008年下半年,一贯坚强的父亲,自己站不起来了,紧接着是大小便失禁,需要昼夜侍奉、洗刷。父亲本性的宽容、坚强,仍显现出来,从不哼一声难受,直到精神恍惚。临近李洪陵要出外讲课的几天,突然有点精神,李洪陵白天把他扶到轮椅上,还时常面带微笑。
2008年12月底,按照一年前的签约,李洪陵必须到北京讲课,父亲早已把此事记在心间。父亲军人出身,大半生从事干警工作,一贯守纪律、不食言、不违约。李洪陵潜意识中感到,自己此去北京一行,恐怕父亲在家有不测,反复掂量迟疑。这是大学签约讲课,全国二百多名学员齐聚北京听课,授课人要违约,影响极坏。神智已经不太清楚的父亲,几次面带微笑示意,让李洪陵不得违约。李洪陵招三弟来禹城照顾父亲,自想到北京三天讲完课立即返回禹城。出门时父亲坐在轮椅上,还是微笑着示意李洪陵,别迟疑放心的快走。
2009年月3日下午,就在李洪陵还剩3分钟就讲完三天的课时,突然接到父亲心脏病突发去世的噩耗,李洪陵坚持讲完课,一下趴在桌子上蒙了。
按照原计划,三弟立马扶灵回老家出殡。李洪陵不敢迟疑,由学员驱车护送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