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辽原本打算在正月二十五日傍晚前后赶到宁远,可就在他们离开高台堡后不久,东面的大道上就出现了一支不下百人的后金骑兵。这支骑兵分成前后两拨,第一拨径直杀向高台堡,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收复失地”;第二拨则对高台堡周围区域进了了大范围的搜索。为了躲避后金骑兵,澹台灭金和戚辽不得不绕道北方,在崎岖的山野里走了一天一夜,才没有被敌人发现。等到他们彻底摆脱后金游骑时,已经是正月二十六日天亮以后了。
此时,历史仍在按照它原来的轨道进行着:
二十三日,后金军穿过宁远城东五里处的首山与螺峰山之间的隘口,离城五里扎营,截断辽西大道,并对城中守军进行招降,遭到袁崇焕的严词拒绝。
二十四日,后金军猛攻宁远城。袁崇焕本以为凭借坚城大炮能够轻轻松松的拒敌于城下,可连续两天的猛攻打碎了他们的侥幸:后金军铁骑和步兵用最原始的方法冲击着这座最“新式”的堡垒,他们推着楯车,扛着钩梯,在弓箭手的掩护下向城墙冲来,然后顶着城头倾泻而下的炮火、箭矢、礌石、滚木开始用大斧凿城,很快,后金军就在宁远城门两角台间明军火力薄弱处凿开了三四个高二丈余的大洞。
明军上下都清楚,宁远已是一座孤城,一旦城破,只有死路一条,唯有拼死坚守,方能有一线生机。
危急关头,袁崇焕身先士卒,先是下令士兵用芦花、棉被和**制成秘密武器“万人敌”(其实就是最原始的燃烧袋),然后又用绳索从城头放下一支五十人的敢死队,用“万人敌”烧杀正在拼命挖墙脚的后金士兵。靠着这场出其不意的火攻,明军打退了后金军第一天的进攻。
二十五日,后金军再次发动猛攻,然而那些冲向城墙的人和马,还有无数的攻城器械,都被明军的大小火炮轰得粉碎。激战一天一夜,后金军仍未能攻克宁远城,不得不退到城西南五里外休整。
二十六日,两军遥遥对峙,宁远城明军闭门不出。后金军不敢再贸然进攻,只是不断派出小股人马往来骚扰。
“轰!”宁远城头,青烟直上。
“好,打得好,狠狠打,炸死鞑子,哈哈哈!”刘子春上串下跳的大叫着。两天来,他和彭簪古一直守在身边的这座大炮旁。他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威武大将军”,只要它一响,天空中就会洒开一蓬血雾,紧跟着是几十截残肢断臂。
彭簪古两眼通红的站在一旁,眼睛一刻不离的盯着城下的战场。在昨天的那次炮击里,彭簪古直接把炮弹送到了后金军的帅旗下,落地开花,后金军本阵由此溃乱,簇拥着受伤的“大头目”仓皇退去。
而今,方圆数里内的积雪早已化去,露出了大片大片的黑土地。那黑色,是关外特有的黑土,也是冻土被鲜血染红后留下的痕迹。他的嗓子早已喊哑,现在只能用眼神和手势来指挥炮手,可这并不妨碍“大将军”的“威武”。两天两夜了,十一门红衣大炮在城防战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在红衣大炮的帮助下,小小的宁远城硬是抵挡住了后金军如潮的攻势,让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威力。
然而后金军的顽强也超出了明军的想象——他们宁可冒着被城头大炮打中的危险,也要把战死同伴的尸体抢回来。城西五里外,一股黑烟袅袅而起。那里原本是一处砖窑,此时却被后金军用来焚化尸体。
炮火的硝烟、弥漫的血腥,还有焚尸的焦味混杂在一起,被蒙古大漠来的西北风刮向大海。
一只洁白的海鸥突然在战场上方掠过,时而盘旋,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时而落在被焚毁的云梯上,那纯白的羽毛、轻盈的身姿,就像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巡视着这片狼藉的荒原。
戚辽和成大胡躲在一片背风的土丘后,离宁远城还有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