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东晋烽火 > 136章 巴比伦囚(1/3)

136章 巴比伦囚(1/3)

上一章东晋烽火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竹书纪年》出现的年代要比《史记》早,人物描述比更早的《春秋》贴近人性,所记载的上古时期的很多事情与甲骨文铭刻的相符,很多人认为《竹书》更贴近真实的历史事实。

部落的政权交接,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这是暴动,是一个部落推翻另一个部落的暴烈的行动。相信上古政权交接是禅让的,只能说太傻太天真,于是从古至今儒家制造出一大批的腐儒和书呆子。

那么为什么儒家要美化上古时期血腥的宫斗呢?那是因为儒家提倡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所以需要一个范本,于是上古时期和西周王朝就是榜样。其实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那个时候都是部落联盟,部落首长有权利分配部落的土地,部落之间为水草争夺都是血淋淋的,哪里来的温良恭俭让?就是你愿意你的族群也不愿意啊。后世的那些村落为争夺水源都是整个村庄的人械斗,每次不得打死几个?

大家可以看看部族战争的历史,部落盟主交替的时候哪次不是杀得血流成河?像后世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这种种族灭绝事件都是经常发生的。

我们坐在巴比伦河畔,一想起锡安便不禁凄然泪下。

在河边的柳树上,我们把竖琴挂了起来。

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喂,给我们唱首锡安歌吧!”

但我们身处外乡异域,怎能唱耶he华的歌呢?

……

这是收录在《旧约圣经》里的一首诗,这诗很像民歌民谣,像一首低沉的小调,一群背井离乡的人,忧郁悲怆而低沉的声音,把一种心底里的痛苦、凄凉和着泪水低泣哭诉,勾画出那些被掳漂泊他乡的心,诉说那寄人篱下的悲怆,这是一首被掳后的部族的作品。

公元前588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攻入犹太王国,围困耶路撒冷18个月之后,攻陷该城,夷平城墙,劫掠、焚毁所罗门圣殿,昔日繁荣的耶路撒冷变成一片废墟,成千上万名犹太王国的王室成员、祭司、贵族、工匠被俘虏到巴比伦。史称这一历史事件为“巴比伦之囚”。

在巴比伦的犹太人身为奴隶,处境悲惨,他们渴望着有一天大卫王的后裔中出现一位弥赛亚(救世主),帮助他们摆脱苦难,复兴故国,将耶路撒冷重新赐给以色列的子孙,并重建圣殿。

公元前586年,奴役者命令流放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一起唱歌。但此时此刻犹太人哪有心情唱歌,因为他们的圣城耶路撒冷已被敌人占领,要唱的话,也只能是大声唱出自己的心声——自由。国王命令乐师为其演奏,乐师们宁死不屈。国王大怒,把这些人的双手都砍了。他们坐在巴比伦河边彻夜哭泣……

后来前联邦德国的波尼姆把这首诗改编,谱上曲子,于是有了风靡世界的歌曲《巴比伦河》。歌曲的演唱者是波尼姆(BoneyM)演唱组,是七八十年代十分受人瞩目的一个演唱组,乐队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有的来自西印度群岛,有的来自牙买加。这首歌引领了1970年代末中国青年一代的“时尚旋风”,启蒙了那个时代的“喇叭裤舞会文化”。大约在79年10月3日,《巴比伦河》的原唱组合BONEYM在上海大剧院举办演唱会,大获成功。

这首音乐的旋律极其优美流畅,节奏明快奔放。但是当我们随着那轻松、恬静、安祥、流水般的乐曲,想象和回味着背井离乡的犹太囚徒正身处逆境、漂泊异国他乡的滋味,仿佛看到一幅残忍凄凉的景像:正处于生不如死、水深火热之中的犹太人,仍在苦苦的思恋着自己家乡的小溪、绿野、田埂和稻香……

音乐作者运用天堂、理想国和离乡的人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东晋烽火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