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科技人员。
因为技术条件限制,这些核废料中的u235含量远比50年后的含量要高。每天与这些放射性极强的核废料朝夕相处就是一大危险。然后核废料需要至少400°的高温才会燃烧。如何让这么多的核废料在同一时间燃烧雾化可是个大问题。最后如何创造出一种能将油轮顶部甲板彻底掀开,让雾化的核废料完全飘出船舱的定性爆炸也是个大问题。
与这几个问题相比,之后如何让雾化的放射性气雾布满整个摩尔曼斯克上空就简单多了。因为与n1同时行动的还有另两艘船。
与n1相比,o1和f1中装的东西要正常的多。这两艘油轮内装的都是烈性炸药以及……硝酸铵。唯一的区别仅在于两者的比例不同。
在n1船舱内,德国人装入了至少1200吨的烈性炸药。这些炸药一部分由德国自己生产,更多的则来自于“变色龙”意外俘虏的盟军弹药运输船。
1200吨的烈性炸药是什么概念?在挪威海战中将“德意志”船尾炸掉的那枚鱼雷只有300公斤,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引爆的核弹相当于1000吨烈性炸药的爆炸威力。虽然与广岛爆炸的那颗15万吨当量的原子弹相比,威力不值一提。但足以完成任海济摧毁摩尔曼斯克20多个泊位的计划。
o1的“o”便来自于德语单词“ordinary”。意为“普通”――采用常规炸药的普通“武器”。当然在那些科技人员眼中o1一点也不普通。
我们都知道炸药爆炸需要大量空气。而炸弹的杀伤方式也包括破片与冲击波。因为炸药装得太多了,多到连德国人自己也没信心能成功引爆这些炸药,然后再让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从油轮内完全宣泄出去。
与o1相比,最后的f1要夸张的多。前两艘船都只是将船舱塞得满满的,可f1不仅在船舱内塞了一堆东西,还将最上层的甲板给挖开了,德国人在中间又用木板做了个简易夹层。夹层上又堆满了各种罐子。罐子内装满了硝酸铵和硝酸铝的液态混合物。
是的,在任海济计划中f1就是他对于未来云爆弹的试作品。最初任海济想用液态氢作为云爆剂。结果遭到冯?布劳恩的抗议。这个未来的火箭之父支持液态氢是用来装填火箭的最佳燃料,不能为了战争而减缓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他甚至大胆的威胁任海济,如果减少液态氢的供应,v2的研究将会大幅减缓。于是任海济妥协了。
冯?布劳恩的v2研发团队原本是德国民间宇宙航行协会,不过因为资金困扰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发展。
任海济想要战术、战略甚至是能搭载核弹的洲际导弹。冯?布劳恩等人的研究成果能让德军在v2的研究上少走许多弯路。因此两人合作后,任海济一直对冯?布劳恩的研究团队保持着宽容的态度。在全德国,有资格、有胆子和任海济光明正大唱反调的组织只有两个――以维尔纳?海森堡为首的“潘多拉魔盒”小组以及以冯?布劳恩为首的“v2”小组。
最后三艘装满了各种奇怪“物资”的油轮直冲摩尔曼斯克的港口。油轮上的船员们在油轮全速航行前便已从船上撤离。三艘失去控制的油轮先后一头撞上码头的泊位。巨大的惯性让这些油轮如推土机一般冲上陆地100米后才停下庞大的身躯。
就在港口区的苏军惊讶地看着这些失控,冲上陆地的油轮时。安置在船舱内的定时炸弹爆炸了。定时炸弹由引爆了堆在宽阔的船舱内那些炸药,三艘油轮几乎在同一时间爆炸。因此弗罗洛夫只听到一声爆炸。
n1的炸药顺利掀开了油轮最上层的甲板,雾化的核废料随着爆炸升上天空。在一旁o1与f1爆炸产生的蘑菇云中,迅速以摩尔曼斯克港口区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o1的爆炸撕裂了早已被略微切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