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城里的人,发生这种营养严重缺乏的水肿病,导致病程延缓,死亡的多,也是与农村的人相比较而言。这是因为,城里的人到了灾害最严重的时候,只能靠国家已经减到最低限度的口粮,来维持生命。再也买不到其它食物,更找不到可以代替食物的物品来补充。若国家供应的食物,已经难以维持身体的最低需求,再也找不到其它食品来补充,发生水肿病致死的多,就不足为奇。
乡下的人,遭遇这样百年难遇的大灾荒,导致食物短缺,人们面黄肌瘦,饥饿难耐,苦难深重!营养严重缺乏,引发疾病,甚至死亡的也时有发生。但真正因营养缺乏,而发生水肿病,进而死亡的,却相对较少。
这也是因为,在灾荒所致的食物短缺的年景,在乡下的人,本来就是生产食物的,总能占得一些先机。灾害造成粮食歉收,总能收回一点满足自己度饥的粮食。即便大灾造成粮食颗粒无收,为了生存,还可以利用集体和自留土地,种植一些短平快的蔬菜瓜果,来解决肚皮的填充和身体的最低需求。乡下的人,即便到了最艰难的时候,就是挖野菜、拔草根、剥树皮等,都比城里人更容易。
据说那场大灾,到了最难熬的六一年,一部分原来是乡下的人,早已进城当了工人、干部,甚至有的人,还在机关或企业,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由于难以熬过,紧要关头的饥饿刺激,自动离职回乡。有的甚至招呼都不打,以逃离的方式,回到乡下。这些回乡躲避饥饿的人,大多保全了一条性命。但到了六二年及其以后,城里的生活逐步好转,并普遍超过乡下。那些跑回去的人,再想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就难了。即便从新参加工作,也没有那么容易。
就我们璧山县城的水肿病爆发,也是发生在灾荒度日,最艰难的六一年。我有一张六零年的照片,这张照片,就能看出这场大灾的时间节点。这是我和父亲、伯伯,还有一个外姓哥哥,在一起照的。照片上批注的时间,是六零年的七月份。
从这张照片上看,里面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面部表情,一点也看不出,有被饿饭的痕迹。特别是父亲,脸上不仅没有浮肿的迹象,而且还显得比较精神。这个时候,已经是三年大灾荒的第二个年头。
我不敢说这个时候的国家,对城镇居民的食物供应,还能有多么的到位。但我敢肯定,国家在这个时候,调度调剂,供应给每个城镇居民的口粮,平衡到每个家庭,还能够满足人们身体营养的最低需求。当然,由于两年的大灾荒,国家多年积蓄的备荒库存粮食,也在解决粮荒的过程中,逐步消失。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