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他们必须拿下的地方。
太原是太原盆地的重心,也是整个山西的重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太原的西侧是吕梁山的层峦叠嶂,吕梁山外侧更有黄河环绕,外部势力从这个方向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东面是太行山,有井陉关连通河北中部,却极尽险峻,由河北仰攻殊为不易。在太原的其它方向则有其它区域及其重镇作为屏蔽:北面是大同和忻、代,中隔雁门险要;西南是临汾(古平阳之地)和蒲州,外有龙门和蒲津险要;东南有上党,外有天井关和滏口等重要关隘。自太原藉井陉通道可出河北中部,执河北之中枢。井陉为太行八陉之一,《吕氏春秋》称“天下九塞,井陉其一”。控制井陉对于太行山形势至关重要。相比较而言,山西地势高峻,河北地处平原,自河北逆井陉而仰攻山西较难,而自山西穿越井陉东下太行却较易。历史上,自山西出井陉攻河北的成功战例居多。秦攻赵都邯郸,王翦便率秦军由井陉东下。楚汉战争时,韩信入山西后,灭魏、平代,然后由井陉东出,破赵、降燕,略定河北。北魏拓跋珪 伐后燕,以一军出居庸关以攻幽燕,自率主力由晋阳(太原)东出井陉,击降常山。“安史之乱”时,唐将郭子仪、李光弼多次向井陉东出, 打击叛军后路。朱温与李克用相争,井陉是双方进出的一个重要通道。现代铁路的建设使得井陉更为重要。正太路与平汉路交汇于石家庄,我军如果控制太原,那么越石兄的西野分分钟可以东出井陉,以正太路为补给线,直捣石家庄切断平汉路,如此倭寇安敢南下?”
说到这里常凯申也来劲儿了,他望着我:“当年韩信背水一战就是在井陉,全灭赵军主力,横扫北中国,为汉高祖平定天下,越石今日手握之西野实力百倍于淮阴侯当年,希望你为民族打出威风来,中央肯定比汉高祖慷慨,必以高巨爵相谢。”老常话说到这里,我只好起立表示:“谢校长鼓励!我西野上下誓灭倭寇报效国家。”
老常笑着挥手让我坐下,示意老徐继续。老徐说“太行山对于河北的屏障意义可谓存亡攸关。以河北地势之低,要仰争太行,殊为不易。因此,要保障太行屏障的稳固,必须保障对太行山特别是穿越太行山往来通道的控制;而要保障对太行山往来通道的控制,却又有赖于对太行山以西几处军事据点的控制,尤其是上党、太原;上党、太原地势较高,均居高临下,俯临河北中、南部。它们若为河北所守,可巩固太行屏障;反之,自此二地下临河北,便成高屋建瓴之势。所以,对于河北来说,若失去在山西的军事据点,则太行山的形势便迅速转入西方:自上党东下滏口足以夺其门户,自太原东出井陉足以执其中枢,自大同出居庸、飞狐足以倾幽蓟根本。
总结以上,我认为敌国进攻山西,保障河北敌军侧翼的可能性极大。对于我军而言,第二战区本战区为华北唯一之屏障,务须永久固守,以为国军尔后进出之轴心。平绥路为第二战区之生命线,亦中苏连络之生命线,更为我国军旋回作战之能实施与否之中枢线,应以南口附近力旋回之轴,以万全、张北、康保等地方为外翼,要固守南口、万全,国军作战方有生机;要攻略张北、赤城、沽源,国军方能展布,如南口、赤城、沽源之线,始终为国军保有,则平津方面之敌,决不敢冒险南下。万一南口不保,则我晋绥军当于大同、代州、忻口节节抵抗,西野、中央军重兵速援山西,必须击退倭寇对山西之攻略,至少确保内长城一线之防御。”
老常听得点了点头,他转过来询问我:“越石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我说:“次宸兄所言非常正确,我只想再补充一点,那就是国军必须以持久战作为总的意图,倭寇蓄谋已久,兵甲犀利,训练有素,无论南口还是京沪,都有可能守不住,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用空间换时间是正确的战略,我军无需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纠结,我们的重点在于歼灭倭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