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抗战尖兵 > 第十章民国兵工之误(3/4)

第十章民国兵工之误(3/4)

上一页抗战尖兵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生铁居然大部运往日苯八藩钢铁厂又铸成武器,用在诸夏人的身上。1935年以后,日苯在鞍山等地建设的钢铁厂陆续投入生产,诸夏民国 “名义上”的钢产量(因为大部分在东北,掌握在日苯手里)才逐渐提高。

炮管钢也好枪管钢也好普通钢也好,都必须用电炉或者平炉提炼,由于鞍钢是九一八事变后的日占区,而汉冶萍钢铁公司也被早早卖给了日苯人,全诸夏国就只有春申市兵工厂在大清的时候进口了这种被称为马丁炉的一种平炉。所以上文中兵工署统计的产量中,除了沈阳兵工厂外,全国只有春申市兵工厂与汉阳兵工厂有身管火炮的生产,其中春申市兵工厂每月六尊的克式山炮的炮管还真是自己的产品,只不过不是合金钢而是高碳素钢而已,汉阳兵工厂的每月二尊山炮,用的是买的春申市产炮管钢。就这么点儿可怜的特种钢还被日苯鬼子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一二八事变后,在停战协议里日苯鬼子坚持加上一条:停办春申市兵工厂。根据协议,1932年9月,春申市兵工厂取消,它的机器设备先运往浙省省会临安,以后陆续内运,其中枪弹厂、*厂、制枪厂的设备并到了金陵兵工厂,制炮厂和龙华*厂则并到汉阳兵工厂。但是,上文提到的马丁炉,从1932年起留在了浙省省会临安,直到抗战爆发才运往了渝城后来部分恢复生产,抗战期间可怜的一点儿枪管钢一大半就是用这炉的后代生产的。。也就是说,从春申市兵工厂取消后,诸夏国没有炮管钢生产能力了。历史是这样记载春申市兵工厂这全国唯一的炮钢来源的遭遇的:

原江南制造总局有2座平炉,1个是3吨的,另1个是15吨的。这个炼钢厂附属于江南制造总局以及制造局后来改名为的春申市兵工厂。但苏浙战争后,段执政下令春申市地区不得办理兵工厂。春申市兵工厂正式与炼钢厂分家,炼钢厂改名为春申炼钢厂,改为商办。北伐军进入春申市后,春申炼钢厂归军政部直辖。值得注意的是,原先的炼钢平炉是酸性,这时被改为碱性。抗战爆发后,春申炼钢厂改名兵工署第三工厂,奉命迁入蜀省,在大渡口勘定地址。但两座平炉已被毁弃,第三工厂还有1座1.5吨电弧炉以及1座3吨电弧炉。其中那座1.5吨电弧炉来自江南船坞。大渡口撤卸了来自汉阳钢铁厂的2座30吨马丁炉的主要构造和材料,为尽快投产和与炼铁能力相匹配,重新设计了10吨级马丁炉投入了生产,即2座马丁炉是根据设备与材料重新设计的。

上文中提到的兵工署第三工厂的1座1.5吨电弧炉以及1座3吨电弧炉加上用汉阳钢铁厂的两座马丁炉的部件重新搞的两座10吨马丁炉和源自刘湘的兵工署第二十四厂就是诸夏国在真实历史上八年抗战唯一唯二的炼钢能力。真实历史抗战中我国兵工的困窘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全国凑合年产量一万余吨钢,勉强能让中央军有枪钢可用,至于能作炮管的特种钢,产量不出意外地是零,对比之下,日苯的粗钢产量在1943年是765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产于东北)。

诸夏国其实战前进口了炮厂设备,当然不是常凯申进口的,是粤省军阀陈济棠,可是由于该炮厂没有配套的特种钢生产设备,工人们只好做一些迫击炮。血战八年,诸夏国没有生产过一门身管火炮,身管火炮包含什么:除了迫击炮以外几乎都叫身管火炮:八年抗战,诸夏国没生产过一门山炮,没生产过一门野炮,没生产过一门*炮,没生产过一门火箭炮,没生产过一门高射炮,没生产过一门步兵炮,只有那个陈济棠进口的炮厂生产过九十四门三十七毫米战车防御炮,用抗战后紧急从独意志国进口炮管,进口了一百根,做废了六根。在诸夏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抗战军民只能用血肉去对抗倭寇的炮火,这让我想起了我穿越前的银河系地球上中国历史中,被金军欺凌的北宋军民常说的一个笑话:

宋人甲:女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抗战尖兵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