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承平回青田,御史台中丞空缺,连生念及钱三江是检校出身,追查案件、督察百官得心应手,便晋升钱三江为中书参知政事,兼御史台中丞,又派陈荣做御史台执事,协助钱三江。
王可义随后报来金华一带田赋,按宋制在全国均值基础上,每亩加了五斗。连生批复:“减去五斗的加赋。”对群臣道:“朕亲征金华,实为关键一战,不仅顺利取得浙西之地,更广罗到贾承平、廉佑德、许元等浙西人才,此后龙湾大败孔有亮,节节胜利。朕减金华田赋,是要让青田百姓,世世代代都记得朕与贾承平的一段佳话。”
王可义虽听得心里不是滋味,也只好跟群臣一样,山呼:“皇上英明,万岁万万岁!”
宏启元年会考对连生而言是件大事,千叮咛万嘱咐,希望遴选到最优秀的人才入朝。旸国由是成为中州历史上科举制的鼎盛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连生自金华一战之后,听取了贾承平、廉佑德等人的建议,广设郡学,专门培养年轻子弟。以往的朝代,有私塾、太学,但正规的学堂是不成梯队的。连生设计的教育体系里面,完善了私塾、郡学、县学、州学、府学、国子监太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此后的进士人才,几乎全都从这个教育体系里面输送。而且各地的录取名额实行优惠政策倾斜,对优秀学生实施奖励补助。周可馨建议设立的红仓,就是为国子监的监生“妻儿们”发放福利的,学子们的福利在院试后的一等优才“廪生”时就有了,“吃国家粮”。
闲话少叙,学子经乡试、院试,会试,会试主考官称总裁,首科总裁官由德高望重的廉佑德担当。会试结束后,连生亲自主持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题目,连生的命题叫“田赋论”,他命人在大殿上摆了三箩筐稻谷,让贡士一一上前查看,根据稻谷的不同,思考国家田赋制定的原则办法。
待叫道“齐泰、方孝孺、谢彦飞、黄子澄”四人上殿时,连生见齐泰、黄子澄两人站在稻谷前看了一眼,也不弯腰细看,更不懂咬稻谷水分,心中不快,问道:“你们可知道三筐稻谷,分别产自哪里?成色如何?”两人期期艾艾,答不上来。连生不便责问,挥退两人。又见方孝孺、谢彦飞两人跪在堂下,始终不曾进殿,问道:“你二人为何不近前查看?”
方孝孺回道:“樊迟请学稼,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是以学生不敢上前,唯用心礼义信。”
连生气得不轻,说道:“仓廪实而知礼仪,汝等迂腐之士,知百姓为社稷之先,却不知民以食为天,不知天,何谈礼仪信。”
方孝孺又斗胆回道:“稼,吾不如老农,欲知稼,当往田间请教农夫,则令出有方矣。”
这句话倒提醒了连生,“说得不错,王丞相、廉公,以后国子监学生当立‘监生观政制’,命尔等深入民间,体恤民情,而后方可入仕。”
王可义、廉佑德称善。连生又问道:“谢彦飞,你是何缘故?”
那谢彦飞听见连生呼他姓名,吓唬伏在地上瑟瑟发抖,磕头不止。连生大感蹊跷,喝道:“抬起头来。”
谢彦飞缓缓抬头,连生远远见他脸上竟有一道刀疤,又招手道:“近前十步”。谢彦飞吓得好像都不会走路了,迟迟不敢迈腿,又架不住殿上群臣逼视,只好向前走了十步,竟是跛足不良于行的。旸国科举规定,考虑到为官体面,凡体貌丑劣、残疾者,不得入仕,此人必是考场舞弊,要么以他人代考,要么贿赂考官才混入殿试,而唯独殿试,亲见皇帝,是任何人不敢代考的,不然任官时被皇帝察觉,便要全家抄斩。
连生大怒:“钱三江何在?”
钱三江赶紧出列回道:“臣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