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汉末风采 > 一三七章 教育是人才选拔的手段(2/3)

一三七章 教育是人才选拔的手段(2/3)

上一页汉末风采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兵讨伐,约一个月时间便平定乱事。

孙权又任用徐盛为别部司马,率军五百人守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并担任柴桑县令,以抵御黄祖的入侵。

朱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当时朱治未有子嗣,于是请求孙策把朱治的姐姐的儿子施然(时年十三岁)作为子嗣。

孙策遵从朱治的意思,命令丹杨郡守以羊酒为礼召请施然,施然来到吴后,孙策厚礼相贺,施然遂改姓朱。公元200年,朱然曾经和孙权一同读书学习,友情颇深。

徐盛,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

徐盛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由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从而开始辅佐孙吴。

曾以二百人助孙策击退数千人的黄射军,后来孙权加徐盛为校尉、芜湖(今属安徽)县令,又因为徐盛讨伐临城南阿(今安徽青阳南)一带的山贼有功,加徐盛为中郎将,督校兵。

曹操想让有名声的谋士都为自己所用,于是请求孙权调华歆到许昌做官。

孙权不想让华歆离开,华歆对孙权说:“曹公诚心与您结为友好,这才不趁乱攻打将军,又放张纮回来,与您结下友谊,但这份友谊还不牢固。让我去那边为您加深,岂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养一个无用之物,这不是好办法。”

孙权听了很高兴,于是答应送他入许昌。

听说他要北上赴任,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华歆是来者不拒,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

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摆出来,对送行者说道:“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之心,所以收受的礼品很多。想着我这次是孤零零地单车远行,本来是无罪之身,但怀藏壁玉就有被杀的理由,望宾朋好友为我想一个万全计策。”

谁也没有保证他带着沉重的金银珍宝上路,而十分安全的计策,众人只好收回原来的赠予,并佩服他高尚的品德。华歆到许昌后,被曹操收归帐下,参谋军事。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晓得当时进举人才的制度存在种种弊端,他也听说过“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样的童谣。

曹操意识到选拔人才的大权为权门势家所把持,汉代察举虽然标明德才兼顾,实际是重德轻才。

从科目的确立到取人的标准、条件等都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中心。

伦理道德的评价常以统治者自身利益为转移,因此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主观随意性。

所谓孝悌廉公,德性高妙,志节清白,敦厚直朴,勇猛刚毅……都浸透了剥削阶级的私利。

因此察举标准常随秉政握权者的临时需要、主观意志和个人好恶而变动,这就为任人唯财、唯亲、唯势大开方便之门,可见,以德才举人并不能真正贯彻执行。

在一般情况下,普遍存在着重德轻才的偏向,而且大量产生德才全然不顾的现象。

东汉中期,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左雄(字伯豪)握权,曾试图纠正德才相违、重德轻才、崇虚厌实的弊端,实行加强考试和复核、荐举与考试相结合等措施,这自然是察举制度的改革和一大进步,但考试内容过于狭窄,考试中作弊现象也屡见不鲜。

看来请托贿赂,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是剥削制度的痼疾,只有消灭剥削制度,清除私有观念,才能革除此弊,真正做到人才辈出。

曹操一向唯才是举,举的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人才,他所不看中的德,也不是忠诚等基本的德行,而是汉儒生所宣扬的“三纲六纪”等。

只要军队的掌控权在自己手里,曹操最需要的,就是品行不论的人才。

曹操看到社会的资源总是被那少数的人攫取,然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汉末风采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