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有九郡国,魏郡虽是治所所在,可冀州西南方向紧挨着河内、东郡;人口方面只是九郡国中游,比赵国五县二十万人口多三十多万,但远远比不上人口一百一十万的渤海。
渤海是冀州最大的郡,紧挨着的青州平原国也有百万出头的人口……所以袁绍这个渤海太守,含金量很高。
如何将冀州各郡国分配妥当,显然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事情;这不是拿着笔在地图上画一个圈就能解决的事情,如郡王国、县侯国有改动,就要对其王、侯进行迁移。
经过魏越起草,贾诩修订的新冀州九郡国版图出现,新的冀州向北吞并了幽州的代郡,代郡太守是成矩,去年时魏氏就完成了对代郡的实际占领;西南方面割走河内西北三县,以充实魏郡邺城南面防御纵深;东南方面割走青州平原国黄河以北的七县,南三县并入济南国,青州由六郡国缩为五郡国。
冀州方面,首先是魏郡范围扩张,西南并入河内三县十万人口,东北方面一口吞掉清河国七县五十万人口,郡一级的清河国消失不见。
清河国虽然存在,可清河王五十年前谋反除爵后王位空悬,所以直接取消清河郡国建制没有多少收尾工作,不需要重新迁移、改封清河王。倒是清河国治所甘陵,有个甘陵王刘忠,就是那个被黄巾军俘虏赎回来的王。
因为亲族被黄巾军斩杀一空,刘忠并无子嗣,并在今年七月郁郁而亡,谥号甘陵献王,无嗣国除。
清河国、甘陵国的问题因为王位绝嗣而轻易并入魏郡,赵国就显得很麻烦。
赵国只有五县,人口才恢复到十五万,是冀州最弱小的郡国,可却悬在邺城北方居高临下,相当于邺城东北方向的屏障。魏越很干脆的一口气将这赵国五县并入魏郡。
原赵王刘豫迁为代王,代郡改郡为国。
原平原王刘硕是桓帝的弟弟,河间孝王刘开的孙子,是当世刘氏封王中很有地位的一位王。不过灵帝登基后,杀刘硕兄弟渤海王刘悝后,刘硕就整日醉酒不管俗务,魏越改封刘硕为渤海王,渤海郡成了渤海国。
其后又将十五县的巨鹿郡大鹿泽以南十县四十万人口划入魏郡,东边安平国南部南宫三县也并入魏郡。
新的魏郡十五县六十万人口,前后吞并河内东北朝歌三县十万人口,清河国七县五十万人口,赵国五县十五万人口,巨鹿十县四十万人口,安平国三县十万人口,还有并入冀州的平原、鬲国两县国二十万人口,前后一共四十五县,人口二百万!
一切新编魏郡范围内的县一级公国,或封在魏郡食邑的封侯一律外迁安置在冀州其他郡县。
新的冀州九郡,除魏郡之外其他郡国疆域经过进一步调整后:魏郡四十五县二百万人口;常山国向代国北移让出五县给巨鹿,常山国有九县三十万人口;代国分出南边三县给常山国,代国剩下九县十万人口;新的北移巨鹿郡吃掉常山国东南精华五县,中山国南部无极、新市两县,及东边安平国西部的堂阳、扶柳、南深泽三县,巨鹿郡将恢复到原有的十五县,同时人口由五十万涨到六十万。
受到魏郡、巨鹿郡膨胀挤压,中山国被消减到十一县四十万人口;安平国向东吃了渤海两县,将有九县五十万人口;河间国吃掉渤海北部章武县……地皮、人口相当于一个小郡的章武县足有二十余万人口,河间国成了十二县七十余万人口;渤海丢了三县,吃了平原并入河北的五县,人口维持在一百二十万,是仅次于魏郡的冀州第二郡。
第一魏郡四十五县二百万人口;第二渤海国十县一百二十万人口;第三河间国十二县七十万人口;第四巨鹿郡十五县六十万人口;第五安平国九县五十万人口;第六中山国十一县四十万人口;第七常山国九县三十万人口;第八代国九县十万人口。
新的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