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 维奥莱特出席了本届圣地亚哥漫展为《钢铁侠2》做宣传,随后被米拉麦克斯拿下北美地区发行的《鱼缸》开启了官宣,而迈克尔.法斯宾德有份参演的《无耻混蛋》也在美国本土正式公映,在这位好莱坞新星与维奥莱特的双双加持下, 原本就不走卖座片路线的《鱼缸》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选了十月份的第四个周五与同题材的《成长教育》间隔一周先后公映,收获的评价在多有类似的同时,又两极分化的十分严重。
《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艾伯特给了两部电影打出了一模一样的满分,称《成长教育》是一部“浪漫精彩的电影”, 没有“衣衫褴褛或者痛苦挣扎”;又称《鱼缸》的导演“阿诺德是一个值得与英国大师级导演肯.洛奇相提并论的人物”, 维奥莱特.哈蒙德的的演出“是具有灵魂的, 无比动人”。
——可以想象的是,罗杰.艾伯特显然收了两边公关团队绝对足够的双份费用。
英国销售量最高电影杂志之一《帝国》专题编辑丹.祖琳只给了《成长教育》一个及格分,认为它乏善可陈、矫揉造作, 而《帝国》杂志的首席影评人菲利普.维尔汀却对《鱼缸》称赞有加——
“社会边缘生活的生动写照, 导演手法写实凌厉,演员表演真情流露、充满张力, 难怪在戛纳展映时引起轰动并最终斩获影后桂冠。”菲利普.维尔汀给出了九十分的高分, 减分项被认为是“题材所限”。
《纽约客》的大卫.丹比撰文写道:“《鱼缸》是情绪饱满的经典青春电影,始于社会底层的混乱, 终于女性觉醒的自我控制,把现实破开呈现在电影中,凌厉且直击人心;《成长教育》是感性的、有趣的,但缺少那种富有生命力的颠覆性, 很常规的戏剧故事。”
“青春期的矛盾已经很少被这样真实有力地传递了,”给出满分的《纽约时报》首席影评人a.o.斯科特在他的博客上说,“一个非常真实并且令人不安的有形世界,维奥莱特.哈蒙德贡献了迄今为止最棒的演出,其中有一段长时间的哭戏十分惊艳,她的表情从隐隐啜泣到嚎啕大哭以及最后哽咽着自己擦去眼泪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台词辅助但非常有层次,而影片最后主人公米娅的一笑也让人深思,是对这一切逝去的伤感?还是对这冰冷生活的妥协?”
另一位给出满分的来自salon.的影评人奥赫.希尔只给出一句话评论:“absolute dynamite。”
相比较而言,英国影评人集体将维奥莱特.哈蒙德的表演供上了神坛,美国这边却分为两派,一部分认为《鱼缸》的成品质量不如《成长教育》,一部分则认为《鱼缸》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成长记事电影,而总的来说,大部分影评人们都认为维奥莱特.哈蒙德的演出要优于《成长教育》的凯瑞.穆里根,特别是在情感爆发的桥段中,两人的演技高下立见。
就在这个时候,鼓吹凯瑞.穆里根的表演如同“恒星般闪耀”的《今日美国》揭露了《成长教育》的幕后故事,称维奥莱特.哈蒙德早先试镜过凯瑞.穆里根在《成长教育》中扮演的“珍妮”一角,但导演以及制片人在看过试镜录像带之后,认为后者更加适合这个角色,暗指维奥莱特.哈蒙德耍大牌被踢出剧组。
然而在《今日美国》所放出的消息越演越烈的三天后,《人物》杂志直接刊载了一位知情人士的采访,炮轰《成长教育》的编剧兼制片人尼克.霍恩比“具有可怕的掌控欲”,并暗指维奥莱特.哈蒙德:“她确实签了合约,但这保证不了什么,我们都知道。”。
各家媒体之间关于《鱼缸》以及《成长教育》的明争暗斗也迅速吸引着人们走进电影院一窥究竟的**,点映两周之后,后者在院线上拿到的屏幕数从一开始的19屏涨到120屏,累积的票房刚刚破百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