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城的货栈变的异常忙碌起来。
年关将近,许多在关内还有亲人的,纷纷寄些年货回去,三省的日子好过了,也不能忘了关内的穷亲戚。
有心寄钱的倒是犯了难,三省的新币是纸币,除了关内的大买卖家使用,民间倒是少有花的,索性多买点东西,一并寄回去了事。
东山,潍县。
王小年大包小包的赶到潍县县城,然后雇了一架马车,打算今天黑天前赶回村里。
他是家里的小儿子,虽然潍县不是什么贫苦地方,但架不住家里吃饭的多,壮劳力少,去年,他索性出去闯一闯,听说三省生活好,全家凑出来一张船票,送他到黄县坐了船,到旅大去。
一年了,只给家里通了两次信,虽说都是好消息,可见不着人总归放不下心。
现在休了年假,他又一并多请了几天探亲假,打算好好回家看看。
马车行驶在乡间黄土路上,颠簸异常,王小年心里忍不住抱怨,家里这些族老父母官是干什么吃的,路都不知道修一修。
随后又失笑,自己真是在旅大过的娇贵了,这路以前走了二十年,也没觉得破烂!
一路到了村口,在墙根底下晒暖的几个老头儿发现了他。
“诶,这不是老王家小小子吗?”
“小年儿!”
王小年跳下马车,叔叔大爷的称呼起来,从口袋里掏出烟,他并不抽烟,但这次带了奉天卷烟厂新出“建设牌”回家。
“三大爷,抽一支?”
三大爷接过来,布满老茧的手小心翼翼的捋着洁白的烟卷,“这是洋烟?”
王小年笑道:“不是洋烟!正经八百的龙国烟,我们三省产的!”
旁边一个人就笑,“小年儿,什么你们三省,那是他们三省,应该是我们潍县!咋,出去这一年,不要老家了?”
王小年笑笑,没说话,又递过去一根烟。
有人没舍得抽,有的则当时就要回家凑柴火点上尝尝啥味道,“哎,六叔,甭回家,我这有火。”
王小年掏出一盒火柴,划着一根,给几人点了,把剩下的火柴塞到几人中年纪最长的一位手里。
顿时收获了一堆恭维话:“小年真是出息了!”
“可不是,手面这么阔!”
“这洋火可是好东西,一擦就着火呢!”
又寒暄了几句,王小年跟着马车往家里去。
这一年,王小年托同乡捎了两次钱回家,虽然不算多,但对于庄户人家来说,手里只要有两个活钱,生活就能得到大大的改善。
“爹,娘!大哥大嫂,二哥二嫂!”
到了家门口,王小年激动喊道。
母亲端着簸箕走出来,见到一身簇新衣裳的王小年,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迈着小脚来到门口,把簸箕放下,左看右看,掏出别在衣襟上的土布手绢擦擦眼,这才喊道:“他爹,他爹!快出来!”
王老爹出来了,两哥嫂也出来了。
对于王小年,两个哥哥心里多有愧疚,要不是他们没本事,弟弟怎么会背井离乡讨生活?
大哥推了一把媳妇儿,“去弄点吃的,攒的鸡蛋都做了!”
二嫂连忙也去给大嫂帮忙,妯娌们相处的不错,大家都是厚道的庄户人,尤其是小叔子还寄回来过两回钱,现在回了家的,当然要有所表示。
大哥二哥上前接过弟弟的行囊,大哥高兴的拍拍他,“好家伙,我看你长高了!”
二哥往后张望一下,“后面马车是?”
王小年高兴道:“我给你们带的东西,从旅大坐船到黄县,跟着人的大车到了咱们县,又雇一架马车拉回来的!”
大哥搓着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