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虎在帝国外交部指定的居所居住,他的人身自由没有受到禁锢,但出行要有帝国外交部的官吏随行。>
他看到住在隔壁的赵友坤出行,只是冷哼一声。>
他知道赵友坤这段时间,拜访桂王曲天的好友,以求了解到帝国针对这件事的态度。>
朱大虎对于赵友坤的做法嗤之以鼻。>
真是桂王曲天的知交好友,早在桂王曲天建国之时,就会跟随他前往欧洲共创事业。>
依然留在帝国的人,那都是一般般的朋友,绝不会掺和到这件事之中。>
赵友坤这样做,只是在白费力气。>
朱大虎却沏了一壶茶,打开房间内自带的电器收音机,听着华夏广播电台的新闻。>
这种名为广播的新鲜事物,现在还是帝国独有。>
这是一种消息极为迅捷的传媒。>
报纸报道突发消息,还需要编辑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对文章进行排版,交由印刷厂印刷,通过分发渠道让报纸上市,百姓购买报纸阅读。>
这种极为繁琐的方式,百姓才能了解到最新的资讯。>
广播却非常及时,百姓只要打开收音机,遇到突发情况,随时能够紧急播报,把消息立刻传递出去。>
有阅读报纸习惯的人很少,但听广播却是一个很好的娱乐消遣。>
广播的渗透性,比报纸要强很多。>
朱大虎刚接触广播,他就喜欢上这个新鲜事物。>
他收听广播中的新闻,主要是想从新闻的细枝末节,了解帝国的态度。>
他自认为这种方式,要比赵友坤的做法高效很多。>
朱大虎听着收音机里面传出标准的男中音,播报着帝国的重要新闻。>
其中有一条新闻,热度远超其他的新闻,他已经多次听到这个新闻的进展。>
浙江省的考生,举报西印行省的考生作弊。>
科举舞弊这个大新闻,在刚刚科举结束的日子里,必定是轰动整个帝国的大新闻。>
朱大虎这段时间听着这个新闻的进度,他渐渐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是一起性质恶劣的冒名替考事件。>
西印行省的一名低种姓考生,被迫帮高种姓考生作弊。>
他们只想谋求举人功名,进入当地的官府。>
谁曾想这名考生发挥出色,取得了当地第三名的好成绩。>
这个成绩不去参加进士科举,必定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只要这名考生在科举中落榜,这件事情也就悄无声息的过去。>
谁曾想这名考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他发挥出色中榜了。>
帝国进士的录取,每个行省固定两个名额,其余名额按照行省缴税的额度划分。>
落后地区的行省,基本只有固定的两个名额。>
帝国领土还没有扩张之前,他当年科举的时候,江浙地区能获得十几个进士名额。>
现在随着帝国的行省数量增多,固定名额的进士变多。>
朝廷又不能无限增加近视名额的数量。>
哪怕是浙江这种经济强省,它的科举额外名额,也只有五名。>
浙江这种文风鼎盛的地区,排名第八的士子,无缘进士名额。>
他想要获得进士,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到科举舞弊的进士。>
朝廷发现科举舞弊的进士,会把他的名额直接取缔。>
为了惩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