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前了。
不过,郑三爷该享受的福还是享受到了,至少,这号人也算是一头号人物,在黄金村,平常人家哪有那眼界?哪有那气魄?
李军对郑三爷的传说还是心生钦佩的。
小人物的逆袭也不容忽视,李军有一个同学,小学毕业以后没怎么来往,那同学文化不高,学了一门手艺,对李军来说,那简直就是含金量很高的高科技,当时,人们还不怎么喜欢照相,当然,农村人的审美能力也没那啥,他们觉得吃饱饭才是最要紧的,照相,照相能吃饱饭吗?
从小,李军他们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所以,他还是很佩服这位小学同学,因为在大人们的责怪声中,他迎难而上,偷偷买了照相机,那个时候,冲洗相片是一个大学问,用胶片,用药水成相。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因为需要照证件才会走进照相馆。
这位小学同学没有钱开铺面,便利用身边认识的人,自发下乡,没事的时候,他就带着相机,穿梭在农村的羊肠小道,李军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兜到生意的,反正,后来,找他照样的人越来越多,学生们每一学期都要照班级照,毕业季的时候,照相的师生就更多了。
李军揽到的业务越来越多,后来,经验和人脉积累的很好,在镇上叶就很相当专业了。
当然,这位小学同学懂得广积粮,脚踏实地埋头干事业,后来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店面,最近这几年,时兴影楼,这位同学又花了巨资采购摄影器材,如今,体面的人家在结婚的时候,都会上影楼拍摄婚纱照,宝宝生下来的时候,又都拍宝宝照,百日照,满月照,还有周岁照,然后平常有些爱美的人还可以拍摄艺术照。
花样越来越多,层出不群。
然而,也有人不太喜欢跟着时代潮流走,像黄金村这种地处西南偏僻山村,对外界信息并不敏感,周围人都是农民本色,大家否差不多,就造成一种错觉,原来,我在黄金村过得还是挺不错的。
但其实,从1978年起,举国上下都在为改革开放轰轰烈烈奔走,有的老乡们足不出户,就连县城都没有去过,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说服他、影响到他们的改变呢?
那时候,电视里也又很多打饲料广告,农民们根本就舍不得花钱买饲料,他们只认眼前那实在的利益,对于稍微远一点的远见,他们是近视眼,哪里看得到呢?
很多机遇就这样失之交臂,黄金村的很多青年们,父辈知识有限,也从未有胆子想过天翻地覆的改变。
李军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很内疚,自己都25岁了,比不上开照相馆的小学同学,也当不了坚持开餐馆的夏半月,更达不到郑三爷那样的高度,他觉得很悲哀,突然想起自己越来越像一个人,那个人,正是夏有金。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