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离远一点休养生息。
计划商定,钱凤带领两个随从乘船顺江而上,夜宿晓行,终于到达樊城,现在桓宣主持荆、梁梁州的政务,在樊城一座新建的府衙办公。汉水两岸人山人海,襄阳和樊城正在修建河堤。
汉江古代又叫沔水,沿襄阳城北门向东流至张湾,汇合唐白河水后,转向南流,经襄阳城东门外郊区流至南门外七里的岘山出境。可以说汉水是环绕着襄阳城由西向东再向南转了半个圈,且襄阳城正好在汉水的南岸。古人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如果以汉水命名,那么按常理来说,叫汉阴或者沔阴会更加贴切。
其实襄阳的名称来自于襄水,后世襄樊的老百姓,很少有知道襄水的,大都知道有个襄江,但是襄江到底在哪,襄江是不是汉江或是檀溪,襄江和汉江及檀溪是什么关系,现在还有个南渠,是怎么回事?就没有人清楚了。
《水经注》:沔水与襄阳湖水合,上承鸭湖,东南流经岘山。西又东南流注白马陂,下入沔。所谓襄阳湖,即指襄水。襄水后来成为一个水利设施。它的功用,主要是承接襄阳城西北诸山之水,把它导入汉水,不让它对襄阳城造成水害。同时,它又对襄阳护城河水起着调节作用。护河口水少的时候,襄水可以作为补充;护城河水太多时,又可以回流襄水,导入汉水。
襄水也罢,檀溪也好,虽然是小溪流,却也滋润了襄阳城西南郊区的土地,千百年人们在此生活,近水而带来的富庶与秀丽确实十分难得。汉唐时代已经有不少名人在此居住,刺史级别的大人物就不少。比如汉长水校尉蔡瑁就住在蔡州,徐庶、崔州平避战乱来襄阳就在檀溪,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在岘山附近建有涧南别业,也就是今天所谓别墅,离檀溪也不远。
而汉水太强悍了,堤防未完善之前,人们不敢太靠近汉水居住。作为拥有一条大河的城市,汉水在为襄阳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麻烦。由于汉水在中游是典型的游荡性河流,在历史时期,河水常会在河谷内左右摆动,造成水灾频发,直接危害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为了防止洪水泛滥,稳定河道,保护城镇和田地,自秦汉起,襄阳城的官僚和百姓便开始兴筑堤防来与洪水抗争,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相对于襄水,汉水在襄樊人眼中就非常不讨喜,不以汉水命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看着像蚂蚁一样在大堤上忙碌的民工,钱凤惊叹不已,这得花费多少钱!钱凤登上樊城码头,进入城中。樊城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买卖兴隆,操着各种口音。钱凤也没有急着找府衙和桓宣接头,先找了一个旅店安顿下来,洗刷干净,接着带着两个跟班进了一座酒楼,拣个靠里的小桌坐了下来。
肩上搭块抹布的酒保,端三杯便茶来在他们面前放上,一面摆桌子,一面问:“客人要一些什么菜酒?”
钱凤很少饮酒,酒量却还不坏,便即答说:“有好的白酒拿一瓶来;再炒几样你们拿手的菜。”
“好勒。”酒保答应着。不一会儿端来了一瓶九郎酒,一碟豆腐衣拌春笋,一碟卤牛肉,其他四盘是糖醋鱼、红烧肉、爆炒肚尖和酸菜炒大肠,放在白瓷的盘纸上,色香味俱全,赏心悦目,令人食指大动。酒保替客人斟了酒,转身待走时,却被唤住了,钱凤问酒保要了一张《襄阳周报》。
头版头条,上面刊登的是三个月前荆州政府派出五个调查组奔赴各地明察暗访,检查乡村卫生状况,发现很多的问题。有一些乡村垃圾乱扔,沟渠不通,蚊虫滋生,干部毫无作为,还有的乡村干部伙同氏族长老,巧立名目乱摊派,乱收费,欺压村民。为此荆州政府派出工作组,进驻问题突出的18个乡村进行调查,同时对这些乡村的上级机关予以问责,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报纸通报了这18个郡县的存在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