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你们都滚蛋。老子是皇帝,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于是,秦始皇最后自行其是地举行了仪式。
应该说,儒教徒们这次失去了很好的一个机会,给秦始皇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不过,事情还没有到最糟糕的地步。
因为,秦始皇这人倒也心胸博大,没有什么门户之见,只要对我有用的我就采纳。所以,他虽然重用法家的李斯,对法家的杰出代表、最高理论导师韩非推崇备至,但是,对儒教思想也有所吸收。
我们说过,先进的思想是无孔不入的。尽管孔子生前穷困潦倒,和马克思一样,但他的思想在当时确实入脑入心,连秦始皇也会受到感染。
秦始皇当时不是特别排斥儒教思想,甚至认同和主张某些儒教的价值观,也可能与李斯和韩非虽然都是法家人物,但却是儒教宗师荀子的门徒有关。作为儒教叛徒,李斯和韩非都强烈地批判儒教,但他们实际上已经摆脱不了儒教对他们思想的潜移默化。
不管怎么样,尽管在泰山对儒教徒们发了通脾气,但此后,秦始皇对儒教的人倒还不是特别差,仍然选拔重用了不少儒教弟子当博士,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容许他们给朝廷提建议。
当时,孔子的第九代子孙中有个孔鲋,字甲。鲋这个字比较生僻,我们就叫他孔甲吧,就是孔谦的儿子。在父亲的熏陶下,他潜心钻研学习,矢志不渝地要把自己祖上孔子的思想和精神发扬光大。
听说秦始皇愿意选拔儒者,他也觉得这是个机会,编纂整理了大量儒教经典。更派自己门下的优秀弟子叔孙通等,响应秦始皇的号召,去为朝廷效力。
除了叔孙通,当时被召入朝廷的儒教精英们还淳于越,他担任了仆射(汉语拼音:puyè),在当时相当于是一个副部长。
但正是这个人,给儒教带来了几乎是灭顶之灾。
在朝廷上,好不容易身居高位的儒教弟子们一个个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确迅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秦朝中央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朝廷继续发展门徒。这个非常厉害,甚至连秦始皇最为宠信、在朝廷威望极高的公子扶苏,也成为了儒教忠实的信徒。
大家都知道,在秦始皇众多的儿子当中,扶苏不仅年龄大,而且聪明能干,功绩卓著,几乎毫无疑问将是秦始皇的接班人,未来大秦帝国的统治者。如果他也成为了儒教弟子,那么,将来儒教必然会一统天下。
孔丘老先生当年的梦想,眼看就要很快得到实现。
这样一来,儒教一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之机。朝廷重用儒教人才,因此,在民间,儒教也一度更加受到重视。
这也正是连刘邦和卢绾都去儒教大师那里读起了成人高校的又一原因。
他们想读书,想识字,想将来有机会考公务员,却没有去学道家、法家、兵家(虽然这些学说流派对刘邦今后都至关重要),而偏偏选择了拜一个儒教大师为师,学习深奥的儒教经典《尚书》,进了“儒教系”。
如果一切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刘邦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他的智慧,顺利地从“儒教系”拿到本科文凭,将来成为一代儒教宗师,最起码可以利用所学的儒教礼仪知识去人家丧礼上帮帮手、到人家婚宴上当司仪,好歹能混个温饱。
但历史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刘邦终归没有成为正宗的儒教徒,更别说成为儒教宗师了。
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依然视儒教如寇仇,不仅自己很快就离开了儒教课堂,而且变本加厉地歧视儒教徒。
这是为什么?
(本书已创作完成,即日起每日三更,请大家收藏、推荐,支持,谢谢!)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