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是崇祯永远的梦魇,对于辽东的乱局,崇祯不仅仅只是头疼那么简单,更多的还是无奈。
朝堂之上的东林党和内廷的阉党无休无止的嘴炮早就让崇祯受够了,加上东北的外患,让崇祯有些疲于应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太极之所以能够在辽东做大,其力量是从其父努尔哈赤开始就巩固起来的,而并非是他皇太极一人之力。
当崇祯接任大明第十六任领导时,家底早就已空了,是要啥没啥,留给崇祯的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话不假,但崇祯发现他这个皇帝的威望与权利正在受到威胁。
国库呢?早就给折腾空了,也难怪自己的皇兄,天启哥哥还要做木匠活补贴家用。
想到这里,崇祯不免有些惭愧,想到自己并无什么手艺,就难免有些自责。
虽然大明董事会主席的权利不是盖的,分分钟就能把小啰啰给收拾了,只可惜造化弄人,倒戈者和小人太多,许多狗贼混淆视听,让崇祯不能把经历放在正事上,比如:与妃子以及皇后的造小皇子计划便不能一度不能很满意的开始进行。
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帝不可无皇子。
让崇祯郁闷的还有那个奇奇怪怪的阁,还弄了一个什么阁长,说的好听点就叫做内阁首辅,也就是他们的带头大哥,内阁的老大,说话最有份量的那个人,不论是出行还是办公,当然派头也是最大的,最豪华的。
内阁首辅,又叫做首席内阁大学士,是对内阁大学士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
无论是嘉靖还是隆庆乃至到万历初年,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掌握票拟权,次辅不敢与之抗衡,比较有名的有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
对于内阁,崇祯想过对其进行改革,但想要把它搞掉却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所涉及到的利益者太多太多。一旦让一个大佬失业,势必会引起许多的大佬的反抗,一个大佬的倒下,就意味着千千万万个大佬的站起来。
大明的国运的衰败是从崇祯登基前十年的萨尔浒之战开始的,一场极大消耗大明国力的战役。所以说,大明衰,这锅不该崇祯一个人背。总不能让一个几岁的小孩子背锅吧?
这场战役被评价为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而明衰,后金崛起的关键要从一个小人物的发家史说起。
这个叫努尔哈赤。
小家伙碰到了一个改变命运轨迹的人,这个就是李成梁。
努尔哈赤在母亲死后,才十岁,继母对她不好。甚至来说很刻薄,到了十九,开始单过。
分家另过是明代女真人的习俗,一般年长的孩子会在成年后带走一部分家产分家另过,家中留守产业的主要继承人是幼子。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分家可不都是好事,因为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努尔哈赤是破落的女真贵族之后,相对于某一个酋长的后裔。
少年时代继母就以分家的方式将他和兄弟舒尔哈齐赶出了家门。
在经过一番人所共知得奋斗后,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在朝鲜人的记录中,努尔哈赤兄弟被称为“二酋”,努尔哈赤是“努酋”,舒尔哈齐是“小酋”。
舒尔哈齐也是女真人中着名的勇士,有“达尔罕巴图鲁”的美称。“巴图鲁”在蒙古语中是勇士的意思,“达尔罕”是蒙古的官职,只授予在战场上救过大汗的战士,“达尔罕巴图鲁”是双重的勇士称号。
努尔哈赤当时被称为“淑勒贝勒”,舒尔哈齐在建州女真内部也被称为贝勒,兄弟二人都是建州部的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