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说这样的效率太低,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
三人对视一眼,表情无奈,暗暗苦笑:这话,可真不像是一位昨日一整天就只批阅了九份奏章的殿下能说出来的。
而此时,姬安却没有去关注这几位大臣的表情,依旧自顾自说道:“……所以朕觉得,应当加强九卿的职能。”
『放权?』
三人面面相觑。
要知道,无论是周天子还是太子姬华,对于朝中各衙门的制衡都把持地非常紧,比如二十几年来未设三公。
说句难听点的话,朝中九卿在王权面前就是打下手的,本质上属于是执行府衙,而不是决策府衙,所以才有「举国政令皆出自垂拱殿」的说法。
而如今这位殿下,却截然相反,居然提议增大九卿的权限。
『这可真是……』
三人对视一眼,不敢轻易开口。
也难怪,毕竟这件事利害实在太大了。
“三位大人对此有何补充?”姬安笑眯眯地问道。
『补充……么?』
赵玉眨了眨眼睛,顿时就把握住了眼前这位殿下的心思:这条政令呢,我是肯定要行使的,如果反对呢,就不用多说话了,我只要听补充建议。
想了想,赵玉客观地说道:“诚如殿下所言,增加九卿的职能,确实能令朝廷运作地更为顺畅,但……”
他看了一眼姬安,说出了一个历代周天子都在竭力避免的事,即朝廷的权利凌驾于王权之上,甚至于是王权旁落。
这是无法避免的。
打个比方说,大周曾经有「六军」将军,俨然是大周的军方一线人物,但由于这些年来,姬安带兵出征的次数比“六军”将军合起来还要多,以至于目前在军方,昭文君姬安已成为了旗帜般的人物,甚至于就算是在其他诸侯国,「周公子安」的名望也隐隐盖过了周显王。
跟这个道理一样,倘若历代周王、太子不抓权,而是叫朝廷九卿自主决策,那么长此以往,当底下的人逐渐适应、习惯向九卿负责后,王权与朝廷两者的天平,就会逐渐向后者倾斜,以至于到最后出现王权旁落的现象,导致君王的话甚至还没有九卿的话好使。
“这个简单。”
听了赵玉的话后,姬安笑着说道:“那就再增设一个内朝,凌驾于九卿之上,比如三位大人……可以这样,九卿对你们负责,三位对朕负责,若出了什么问题,朕找你们,你们找九卿,九卿再找手底下的人……”
“这个……”
纵使是赵玉,听到这一番话亦是怦然心动。
要知道,虽然他们三位贵为内侍大臣,但说白了,他们在朝中并无实际权力,说得通俗点纯粹就是周天子的私人幕僚,只是协助后者批阅奏章的笔史而已。
真正的决策者,只是周天子,或者监国太子。
可若是眼前这位殿下颁布了这条政令,那么,他们将真正成为凌驾于九卿之上的重臣。
忽然间,秘书丞冯玉插嘴问道:“殿下,「内朝」,是设在这垂拱殿么?”
“是!”姬安点了点头。
冯玉三人闻言对视一眼,心中不禁有些讶然。
内朝设在这垂拱殿,这就意味着「内朝」无法脱离周天子或监国太子摄政的掌控,意味着是在王权掌控之下,再让这个由王权掌控的内朝去监管九卿,纵使增强了九卿的权力,九卿也无法脱离内朝的掌控,无法脱离王权的掌控。
『……是个不错的提议。』
赵玉暗暗点头,作为忠于王权的臣子,他可不希望出现王权旁落的事发生。
当然,其实无论他们同意或者不同意,都没有资格与权力阻止摄政公的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