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炸开弹体并释放出装填物。通过改变炮管埋设的角度和抛射药药量,可以达到相应的射程。李文斯抛射炮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来投射*,并不是一种专业的化学战兵器,偶尔也用它来抛掷集束*,作为对地面炮火的一种补充。它的特点是弹着点不十分准确,但可以通过多发齐射,来覆盖一个相当大的面积,英国人很快发现它更适宜用来投放化学战剂,毒气弹逐渐成为其主要弹种。加上它成本低廉、制造容易,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从而使得该炮最终成为一战期间比较完善的一种主要化学战武器,交战各国纷纷仿制并装备了各种口径的李文斯抛射炮。
刘琨的西北纵队在西北剿匪期间曾土法上马自制过一种称为“飞雷”的武器,其原理与使用过程与李文斯抛射炮如出一辙,就是用汽油筒焊成一个大圆筒,使用时先将圆筒半埋入地下,对准目标,筒内放入*和木垫,再装上*包或装有**的铁桶,利用筒内*的冲击力,将*包抛射到50至100米之外,用于摧毁地堡等坚固工事,威力很大,有效地弥补了西北纵队火炮不足的缺陷。 民国24年,刘琨帅黄埔学生军转战广东河南,部队一度因缺乏重武器,难以打下坚固工事。刘琨注意到造废弃汽油桶,就命令工兵们改造为抛射器。理论上,给油桶底部装上足够的推进*,在上面放上*包,利用*瞬间燃烧产生的冲击力,既可以点燃*包的*,又能同时将*包抛出去。此后,他们又不断改进技术,以求发挥飞雷的最大威力。为了对付敌人的坦克、装甲车、野战工事和密集的队形等,他们用抛射筒改装土造的*、用抛射筒抛射几十公斤重的石头、飞送集束*(美称“天女散花”)等,花样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飞雷炮”参加过多次攻城任务,但其大显神威还是在解围西安的一场大战中。镇嵩军进攻失利,改为防御,认为我军炮火不强,无奈他何。但他不曾料到,其苦心经营的野战防御地堡挨我一个重型*包就成一片废墟;其密集的兵力防御更不堪“天女散花”一击。被俘的镇嵩军军官兵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土东西可比大炮厉害多了。”与正规火炮相比,这种炮因结构强度实在有限,完全是一次性用品,但因投掷弹药威力巨大,若在战场上集中使用,足以令当面之敌闻风丧胆。当年西北纵队首次在攻打一处要塞时试用这种炮,结果只打了一发就将城门主碉堡炸塌,死里逃生的匪军俘虏抱怨说:“你们打就打,为什么用那么厉害的炮弹呀,巨大的爆炸声把我们的五脏六腑都震碎了。”后来,由于许多遭到这种炮轰炸的敌人被活活震得七孔流血而死,身上连伤口也找不到,所以遭罪的匪军和黄军都把这种东西干脆称作“没良心炮”。
西北纵队装备了迫击炮,又把飞雷演进为“棒棒炮”,用坚硬的木料做一根直径略小于迫击炮口径的木杆,头部捆扎*。迫击炮击发装置要做改造,加装拉发火机构。发射前,先将一个去掉弹头的*尾管装填进迫击炮管,再往里装捆扎了*的木杆。发射的时候先点燃木杆头部*包的*,再拉发迫击炮,用哪个*尾管的*把木杆发射出去。带*包的木杆飞行一段距离后落地,此时*燃尽,引爆*包。这种抛射武器主要用来爆破清除铁丝网、鹿柴等障碍物。
迫击炮是西北边防军和西北野战军步兵的重要支援火力,因为部队上下对迫击炮技战术的重视,十几年来西野把迫击炮玩出了无数花样。在东征和剿匪时期,西北纵队指战员曾创造出用*顶送*包的方法,提高普通迫击炮炮弹的威力,用于攻坚和远距离爆破。此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除了发射普通*外,创造出一种很特殊的炮弹,叫“长弹”和“长炮*”,威力巨大,堪比重*炮。到西北边防军有了自己兵工厂后,对这种迫击炮抛射*包的做法进行了制式化,专门研发了迫击炮长弹和炮*,为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迫击炮都开发了长弹。它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