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电脑打出大段文字章节之前,请允许作者君先简单的写上几句不是废话的废话,这既有益于大伙儿理解章节内容,也可以抒发抒发本人的胸臆。
接触网络文学写作至今,整整三年有余,这段时间内尽管写出了两百多万字,但基本都是虚构的故事,即使里面的技术,战术和行动都有现实根据,但毕竟都是纯粹虚构的东西,说白了,是娱乐而已。
接下来的这个新加卷“老同志回忆录”则不同,其中内容基本都来源于现实世界发生过,作者君选取其中某些现在已经解密,可以讲述的往事写给大家看,章节的主要骨架都保证真实可信,但血肉部分做了文学性处理,这样也更加具有可阅读性。
写到这儿,作者君必须再多唠叨几句自己的事情,希望大家不要觉得厌烦。
我本人的工作单位隶属于一家国有电子科技大集团,算是这个庞大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肌体中很细小的分支血管,具体来说,就是位于石头城郊外某着名红色风景区附近的研究单位。
说起这座研究单位,他的历史可以向上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那时候,英国人的“本土链”早期无线电测量方向及距离联网系统大显神威,正是因为这套玩意的存在,英国人才赢得了“英吉利”空战的胜利。
大家是不是糊涂了?“本土链”无线电测量系统是个啥?很简单,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雷达“。
盟军技术人员最早把雷达相关设备和技术代入中国,最早开始启蒙的地方,则是位于大西南的“雾都“。
抗战胜利后,相关设备和研究人员从西南“雾都“回到了石头城,在这些盟军留下的配件和资料基础上,组建了中国最早的无线电探测技术研究所。
四十年代末期,在那个最动荡的时间段中,因为地下党员的周密保护和细致工作,研究所的部分设备和爱国科技人员没有去对岸的台海岛,而是选择留了下来。
这不到一百人和十多台设备,半成品器材和几大箱美国人转让的零件,就是后来共和国军用电子功业的全部家底!
追忆前辈的功业,回想当年创业的艰难,作者君心潮彭拜,难以平静。
作者君在这家单位原来的主要工作是“场外试验”,这份活实在辛苦,风里来,雨里去,到了秋天,还要擦上厚厚的防晒霜。虽然保护的严严实实,还是不幸获得了一个“黑美人”的称号。
哎,要知道,作者君原来是以白而在全系出名的校花级人物啊。
大约是半年前吧,一次相关的测试活动中,作者君不小心从十多米高的天线上摔了下来,尽管落到了安装天线的“设备方舱”上,可也落了个脊椎骨折的下场。
伤好之后,单位领导出于关心女职工的考虑,让我从室外回来,暂时到资料管理科室工作。
上个礼拜五快下班的时候,我们室主任(相当于科长)找到我,透过他厚厚的粗黑框眼镜,顶着早已经成了“地中海”的雪亮光头,主任很客气的对我说
“小徐啊,我要考考你”
听到这话,作者君浑身一震,脑袋顿时发蒙。
我们这位主任资格很老,理论水平和实际工程经验也都足够高深,要不是“情商”不及格,毕业院校牌子不响亮等先天原因,这会儿肯定不坐在这个位置上,说不定也能弄个“院士”的帽子戴一戴。
一般来说,主任最喜欢提的问题不是某某软件的汇编算法,就是某某电子管保护性电路设计。说实话,自从有了孩子之后,作者君一孕傻三年,思维速度是远远跟不上领导要求。
“ 你说说,保密工作的守则是什么?”
主任抬起头,眼神灰蒙蒙的,也分不清是轻松还是严肃。
我被这个问题顶住了,仔细回想,终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