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燕国的国君来说这样做的代价也是相当之大的。作为中原国家的魏国或许还会出于自己将来还会长远的统治这个地方,所以会尽量了的克制士兵把损失下降到一个朝廷和士卒都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可是对于那些游牧民族来说可就没有那么麻烦了。对于辽国来说,对外毕竟人家还是宣称自己是一个与中原国家一样的国度,再加上此战自己是燕国的援军。如果做得太过火的话,谁的脸上也不会好看。而且燕辽的同盟稳定才是能够保障双方不会被吞并。这样的道理一直羡慕中原文化的大辽皇帝自然也是知晓的,要是把燕国推到了魏国这一边,那落在辽国身上的压力可就大得多了。可是草原上的部落会与燕国说这么多的大道理吗?他们只是见到了魏军慌忙的后撤,平时根本就没有和魏国有任何的直接接触,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关心魏国此后的态度和动作,反正怎么打自己都不是第一个遭殃的人,大不了魏国发动报复,我一走了之。反正他们又追不上也不可能一直待在那个地方蹲自己。所以与魏国士卒过境之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基本上所过之处,被魏军破坏了的地方只会损坏更加的严重,没有被破坏的地方,基本上是一无所有。百姓流离失所,颗粒无收。可以想象燕国国君的肩上的压力有多大。
即便是如此,来自魏国的报复也是少不了的。不过由于兵力的不足再加上辽国的牵制,负责报复燕国的部队只是给了河西以北的燕军一点教训之后便重新退回了河西。
至于迁都到了乐盛的莫丹部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成为了整个漠北最为强大的部落,于是一个新的国家便在此刻诞生了,那就是一个全新的辽国。不过虽然莫丹部落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比较的深,但其实质上还是一个游牧性质的部落,尤其是在他所兼并的部落地区并没有实施影响。所以对于那些被征服了的部落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称呼,大汗换做了皇帝,从今天起耶律家族就稳定在了乐盛。但是实际上这种百年来就流行下来的说法根本就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改变,所以到了耶律信这一辈的时候,依旧是草原人称呼其为大汗,可汗,而辽东人则称之为皇帝,陛下。
迁都之后的辽阳并没有分封给任何的人,而是留作王室的直属领地,但是由于被征服的部落也来越多,以及部落自身的发展,导致最后辽阳附近已经出现了一些部落的身影。不过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皇帝的注意,因为这个时候的王室的实力还是十分的强大的,尤其是铁浮屠打出来的赫赫威名让几乎所有的草原部落都为之胆寒。所以当时的部落可汗也不敢把自己的手去伸到王室忍耐的极限之中。
可是随着接二连三的对大魏的进攻,王廷的实力被极大的消耗了,而且再加上辽国并非像魏国这样有一个相当稳定的后勤供给,导致尤其是像铁浮屠这样的精锐骑兵越大越少,以至于从一个主战部队沦落为一个守卫王廷的亲卫部队,对于铁浮屠来说,上一次耶律信冒险将铁浮屠投向战场这种机会简直是不敢想象。得益于此,早就对辽阳垂涎三尺的部落可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吞并的念头,而在这些部落之中又以闪族最为突出和强大,所以说阔木尔此刻被耶律信封为辽阳公,首先他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将以闪族为首的部落驱逐出辽阳的地界,很显然这是耶律信留给阔木尔的难题。
但是对于此刻的阔木尔来说却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举步维艰,因为名义上阔木尔的手上尚且还有三万人,但是一旦阔木尔和闪族发生了在所难免的冲突,自己手上可以调动的兵力连一万人都没有,而且还都是连阔木尔自己都不敢保证是否忠诚的万余人的降兵,而阔木尔简直就可以成为光杆将军。换句话来说,就是一旦自己手下的人背着自己和多特有任何的沟通和妥协,自己除了逃跑之外就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了,甚至此次前来就连清河先生也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