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和宁(波)绍(兴)平原之间,江苏省金山(今属上海)、奉贤两县东南方。源出皖浙赣边境的钱塘江,自杭州闸口以下扩大为东奔大海的杭州湾。呈现喇叭形的杭州湾,由西向东,港湾逐渐扩展舒张,湾口成为海洋,称王盘洋,东临东海,外有江苏省的嵊泗列岛(今属浙江)和浙江省的舟山群岛。杭州湾北岸地区地跨江浙两省,主要为浙北杭嘉湖平原构成。
以杭嘉湖为中心的杭州湾北岸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部,地处中国南北海岸线中部。地缘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和杭州湾,北负太湖,西接天目山,大运河贯穿境内,居江、海、湖、河交汇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区位冲要,距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均不到百公里,相互之间彼此相联、唇齿相依。全境隔杭州湾与南岸之宁波、镇海、慈溪、余姚、绍兴相呼应。境内沿杭州湾北岸岸线长达121公里,其中平湖海岸线长为29.5公里、海盐为53.4公里、海宁为53.6公里。全线适宜于建港的岸线长达41公里,水深滩阔,腹地广袤,吞吐便利,可资建设深港,适宜于巨轮停泊。平湖县境内的乍浦,历来为浙北着名海港。国民党孙中山总理在其手着《建国方略》中,曾提出在中国中东部建设一个“中国东方世界商港”即“东方大港”的构想,认为“此种商港最良之位置,当在杭州湾中乍浦正南之地”。
金山街镇历史悠久,秦汉成市,明初置卫,故名金山卫。金山卫地区背江临海扼杭州湾咽喉,襟带江浙,东北距上海60多公里,西距杭州100多公里,西北抵苏州嘉兴仅半天路程。金山卫硬滩地带居多,港湾水深,乃明清两朝严防倭寇入侵之重点设防区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上海南部的杭州湾,海岸线平直,近岸水深40米以上,是淞沪南部最佳的港口建设位置。在上海战事开启之前,原中央军校的教育长张治中将军曾安排军校的高参们在这一带调查,他们认为日军即使进攻上海,登陆场也会选择在吴淞至浏河一线,根本不会舍近求远地绕道杭州湾登陆。
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在明朝就设立了海防卫所,成为了历代重要的海防基地。“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在制定京沪地区国防战略规划时,因为中央军校调查的结论并没有把金山卫作为重要海防。民国二十二年,陆军大学第十期学员在金山卫组织演习和调查,却同样忽视了这一地区重要的战略价值。在这次演习之后两年,时任全国警卫执行部主任唐生智也曾率员到过金山卫考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仍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认为金山卫没有战略价值。然而,早在清末民初,日本军方的有心人早已把这里作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国军这一系列的错误结论使中国遭受了一场巨大的战争灾难,这是后话。
八月二十五日,张一浦带着赵怀远、任松来到了金山卫。他们来此的目的,就是因为无意之中得到了一条情报线索,情报说日军可能在杭州湾金山卫一带登陆。当然,国军军界中曾经有人不止一次地向上报告提到了这一可能。但是,因为中央军校及军方多次调查与研判,以及国民政府制定的京沪地区国防战略规划,早已否定了这一分析判断。
对此,张一浦当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一点。作为一名军统情报人员,张一浦觉得这条线索仍然应该值得重视的。
张一浦认为,上海和淞沪地区的海岸线和长江岸线,总长有三四百余公里。杭州湾北岸和长江口南岸,就是上海和淞沪战场的南北两翼,从右左两个方面拱卫着上海市和整个淞沪地区的安全,对于上海至南京战略作战全局至关重要。综合自己所知道的军事、地理、交通、地理和历史等方面的因素,金山卫应该是日军在杭州湾登陆的首选之处。
他想,金山卫自明代以来被历朝历代设为重要的海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