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困境”,它由此引发的相关领域之广,可以说深入到了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如说,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
两国都可以声称有两种选择:增加军备背叛,或是达成削减武器协议合作。
这当,与两个囚徒类似的是,两国都无法肯定对方会遵守合作协议。因此,两国多半会因为这种不信任,从而强调自我理性,最终倾向于各自增加军备。
因此,看去,增加军备会是两国各自的“理性”行为,但结果却显得非常的“非理性”。损害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导致本国经济造成损坏等等。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影响了全世界二战之后的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像极了两个囚徒之间的三次困境博弈。
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50年代期至6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国,使得苏关系恶化。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60年代期至7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而美国则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台,一直到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升,相当于美国的80%。而在军备方面,苏联则全面赶了美国。
苏联的战略*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在常规军事力量,苏联也处于领先状态。1978年,美军的常规军事力量是210万人,而苏军则达到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
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的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而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美国在美苏争霸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国建交,都是由攻转守的具体表现。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美国转守为攻,而苏联被迫处于守势,最终因为国内经济崩盘而解体。
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
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背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