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景云师兄别来无恙?这阵子又有何禅诗妙语也?”
“呵呵……。想闻贫僧的胡话随时可矣。阿弥陀佛!哈哈……。”景云笑得须眉乱颤。
景云乃唐朝着名僧人,从小就随师熟读经卷,悟性极高,擅长草书,有赛张旭之名。所作诗词禅风悟境,随意纯朴。传诵于佛寺众僧及文人雅客之间。
“子美!文秀!怎么今日得闲,一同至此?真是幸会也!阿弥陀佛!”景云稽首道。
“子美应文秀之约,前阵绕道前来建昌一聚。昨夜在昌隆客栈偶遇道真方丈与润琨师傅等,相约今日同至泸山,方有幸得见景云师傅也。”杜甫说。
“这位是从天竺研经归来的润琨师傅,那位是江湖人称笑面神驹的何元飞大侠。”方丈介绍道。
大家互相认识致礼后,方丈将客人延请进前院左侧客堂,落座后,小沙弥奉上香茶。
墙上中堂是一幅高山落瀑图,四壁均悬挂着字画。客堂内右侧有一套间,门头小匾额有“墨香”二字。
“阿弥陀佛!今日诸位高人光临,令寒寺生辉。何不留下墨宝,以让老衲晨昏观瞻尔。”坐于上首的方丈抿了口香茶言道。
边说边站起身,邀众人走进侧室。这是一间宽敞明亮的书画堂,堂中摆放着一张长方书画桌,桌面铺了一张浸了斑斑墨彩的羊毛毡,左前方笔架上挂着大小粗细不等的书画毛笔,右边置有一方砚台和一个笔洗,四壁挂着裱好的字画。
“阿弥陀佛!润琨师傅,请!”方丈在毛毡上用镇纸压上一张二开宣纸,微笑着对润琨说。
“道真方丈,我有一师妹善丹青,在家乡小有名气。”润琨很会转移方向。
“哦?是哪位?”方丈问。
“就是这位……,蔡萍,过来。”润琨望着正在因紧张而后退的蔡萍,喊道。
蔡萍心想:眼前几位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书法家。常言道:“书画同源。”书法与绘画在神韵表现、笔墨运用上的规律都有非常相同之处。润琨哥哥竟然将我推出来在高人面前作画,不是让我难堪么?“阿弥陀佛!有请这位小师傅展示妙笔丹青。”
蔡萍本想婉言推诿,可是见众人的目光都注视着自己,一个千多年后的大学生穿越时空来到这儿,总不能畏缩不前吧。她一咬牙,挺直腰身走上前来,拱手微笑道:“方丈、杜大人、文秀先生、景云师傅,小女子就现丑了呵!”说完便从笔架上选了一支中号狼毫毛笔,放在瓷笔洗中将笔尖润湿化开。
道真舀了一点水在砚台中,一边磨墨一边对正望着桌上宣纸构思的蔡萍说:“小师傅要用色彩么?”
“谢谢方丈,不用了。”蔡萍回道。
道真方丈墨刚磨好,蔡萍对其称谢后,提笔从砚中舔沾浓墨。杜甫手抚颔下青须,文秀手端茶杯正自品茗,二人站在蔡萍对面桌旁。方丈和景云站在她左侧,润琨和陈红等人亦站在画桌周围,都注目于她手中的画笔。
蔡萍似乎已经胸有成竹,只见她先在一小张吸水宣纸上顺了顺笔尖,伸臂悬肘抬腕,从画纸的左上部向下逆锋起笔,先是主干,然后随着水份墨色之浓淡,分技、枯枝,槎牙、鳞皴之形态,随手而出。再而添画松针,针针显神含气,舒密浓淡,运用自如。后画悬崖峭壁、流水飞瀑,远山近景均渲染以烟霞之气。不到半个时辰,一幅气韵神形兼备、清润苍劲的空谷古松图跃然纸上。
蔡萍只在画左下角用行楷手书“蔡萍”二字落款,当直身搁笔于砚时,满堂惊叹。
“阿弥陀佛!真乃神作也!”道真赞道。
“子美见过松图无数,只此为奇。不施丝毫颜色,而能自成一统。远山近观,历历在目,松生纸上,泉瀑似沾衣襟。烟霞流动,漂浮欲出。奇哉妙矣!”杜甫背负双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