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折将。
最后,又被朱棣带着“借来的”兵马一次突袭,朱高炽同时从城内杀出,两面夹击,优势宰我。
“战神”之名,岂是虚妄?
北平一战,为朱高炽积累了巨大的政治资本,也是靖难之役关键性的一战,毕竟,北平作为朱棣以及靖难将士的大本营,这地儿要是没了,那就是连锁反应,最后能不能成功,都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虽然朱高炽立下大功,奈何他一直镇守北平,没跟在朱棣身边,因此经常被冤枉。
比如他那个想当世子(太子)的弟弟朱高煦,甚至于是朱高燧,这哥俩跟着朱棣靖难,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狠人,早没了什么礼教束缚。
本着老爹能当皇帝,我也能的想法,积极谋求储君的位置。
奈何,这哥俩脑子缺根弦,只会打仗兼说大哥坏话,对于具体政事却是一窍不通,连带着跟文官系统也打不到一块儿,因此,希望渺茫。
朱棣成功靖难后,于应天登基称帝,改北平为北京,依旧让朱高炽镇守。
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同时,早年结识的文人,比如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皆入朝中担任重要职务。
本来,靖难之役,三兄弟中朱高煦出力最多,同时又因为经常跟武将们厮混的原因,很受武将们欢迎。
因而,朱棣登基后欲立太子时,武将系统多数站台朱高煦,毕竟,一个好战的君主,对于武将最为友好。
奈何,文官系统反对,还有立嫡立长的礼制,还有一句好圣孙!
这么多因素累积之下,朱棣不犹豫了,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东宫正位,国本已定。
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俩却还是不愿罢休,吃饭睡觉想扳倒大哥,换自己上位。
奈何搞政治实在不是这哥俩擅长的,尤其朱高煦,经常自比秦王李世民。
“我英勇,岂不类秦王李世民乎?”
朱棣:……哄堂大笑了家人们,他是李世民,俺是谁?拼命造孩子的李渊?
面对儿子的胡言乱语,朱棣能怎么办呢?只能忍了,毕竟是亲生的!(能打能杀好忽悠)
哥俩也确实折腾了不少事,拼命说坏话毕竟还是有点用的,这不,朱高炽的亲信大臣就经常在监狱里过年……被杀的也不少。
当然,我们可以合理怀疑可能是见太子势力太大,于是朱棣想要打压,毕竟不是朱元璋,没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想法,对于太子这个亚君,始终有些防备。
朱高炽显然也知道这个问题,因此长期低调做人,有事他办,有话憋着,从来不考虑用武力对抗老爹。
低调了二十二年后,朱高炽终于熬出头了,老爹死了,伤心!但是自己掌权了,开心!
所以这情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值得思考。
当上皇帝后,朱高炽首先做的就是取消、调整自家老爹的政策。
比如郑和下西洋、边境茶马贸易、金珠采办等等。
当然,这政策于现在多受诟病,不少人觉得就是朱高炽坏了朱棣的政策,导致明朝慢慢走上了宋朝的老路。
关于这个,还是看看永乐朝的百姓生活更好,因为永乐朝的辉煌,确实是透支了未来。
朱高炽当然有问题,收缩边防,停止对草原蒙古势力的分割、打击,眼睁睁看着蒙古势力做大等等,都是他的问题。
但于政治上、民生上,朱高炽显然比朱棣更好。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仁心!朱元璋为什么喜欢朱高炽,因为他怀有一颗仁心。
什么开疆拓土,万古流芳、什么耀兵异域,夸示武功……不及治下百姓多一餐食、添一件衣。
不能否认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