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端并不在书院,不过离的也不远,在书院不远处的小镇上暂居。
那个小镇就是围绕书院形成的。
陈景恪规划的学城,自然也规划了生活区。
虽然目前这里书院才只有三所,学生也不多,但围绕这三所书院生活的人却不少。
比如洛下书院同时也是算学研究院所在地,上千名算学精英在这里学习搞研究。
这些人的家眷,很多也都被接了过来,就住在生活区。
然后三所书院的吃喝拉撒,都需要有配套的施舍,相关人员大多也都住在这里。
还有很多来这里求学的士子,干脆就在这里租房子常住。
目前生活区的规模,已经不亚于一般的镇子。
酒楼、茶馆、客栈等等设施一应俱全。
曹端并没有窝在客栈,而是四处观看。
发现这里的人都非常有素质,大街上看不到有人吐痰,垃圾都会丢到路边的垃圾桶里。
走路习惯性靠右边。
也几乎听不到大声喧哗,就连小贩的叫卖声都比较收敛。
但真正让他震惊的是两点。
其一,这里的人都懂得排队。
买东西之类的,都会自发的去排队,有人插队就会被大家鄙视。
商家也不会为插队的人服务。
这乍一看很不起眼,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太难了。
一个几千人的镇子,能做到这一点,足见治理这里的人付出了多少心血。
但还要有个前提,那就是百姓懂得羞耻心,知道在外面要保护自己的颜面。
说白了,要教百姓们‘礼’。
普通百姓都能懂礼,可见书院的影响有多大。
其二,几乎都识字会简单的算数。
小镇上的人懂礼貌这不奇怪,有太多办法可以做到了。
他自认为自己主政,也能将身边的人教育好。
可是让大多数人都识字,这一点就难了。
但这座小镇上的居民,几乎都会写自己的名字,都认识一些常用字。
比如招牌上的字,不论能不能写的出来,起码都能认得出来。
最开始他还以为,这些人是习惯了周围环境,所以知道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字。
后来将其中一些字拆开,单独拿给人看,大多竟然也都认识。
这就说明,他们是真认识。
而且这里的人,几乎都能熟练的应用加减法,很多还能用乘除。
要知道,在乡下很多大地主家里,都找不到几个识字的人。
很多地主家的管家,也就能写几个常用字,懂得简单的加减法乘除而已。
这种种表现不仅让他疑惑。
怎么做到的?
他就去打听,很快就有了答案。
书院开办的有初识学堂,教镇上的人读书识字。
初识就是字面意思,教人学习一些基础知识。
这让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陈景恪竟然这么做?
这让他有些不敢相信事情的真假。
于是亲自去初识学堂,进行实地考察。
所谓初识学堂,其实就是一棵大桑树下搭了一个大木棚。
没有课桌,也没有笔墨纸砚。
教的人就站在一块黑板前,用白色粉笔写字。
老师是几个半大的孩子——都是三所书院的学生。
学习的人就席地而坐,手里拿着木棍在地面上写写画画。
学生也不是固定的。
谁都可以过来学,没有收费,没有人会过问,更没有人来阻止。
新来的人自己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