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陆逊心中也早就想好了答案。>
片刻之后,陆逊就拱手答道:>
“臣以为,以糜旸之才,他至荆州后,当采王道之策,会以积蓄国力为首要。>
一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操练水军,豫顺流之事。>
二为发使告以利害,诱我民心,乱我根基。>
三为厚待孙登,示仁厚姿态,安士民以亲远人。>
三举齐发之下,加糜旸率重兵屯于边境,时光流转,难免境内会有人起叛逆之心,欲投彼也!”>
“故臣建议,陛下当择心腹之人充任边将,并令各边将统属于一人,再赐予那人生杀之权。>
如此一来,纵事急,终不致大祸也!”>
说上心中所有的对策后,陆逊对着孙权深深一拜。>
而随着陆逊的这一拜,孙权看向陆逊的目光更加欣喜。>
论个人军略,孙权实在一般。>
可孙权数十年来,能一直保有江东基业,在于他有个很特殊的天赋。>
那便是他善于识才,更善于辨别各种策略的优劣之处。>
在孙权看来,陆逊当下所提的应对之策,无疑是十分恰当的。>
孙权深深看了一眼陆逊后,又将目光看向殿内的群臣,他朗声问道:>
“诸卿以为伯言之策如何?”>
殿内的东吴众臣在听到孙权的询问后,他们抬头看了一眼陆逊那挺拔的身影。>
众臣虽无陆逊之才,可他们都不是愚笨之人。>
陆逊都将利害剖析的如此清楚了,他们又岂会不知道陆逊所言,乃是当下对东吴来说最好的策略呢?>
“臣等附议!”>
一时间,众臣都开口同意了陆逊的策略。>
若你真有公瑾之才,那我等便愿信上你一次。>
坐在御座上的孙权,见众臣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同意,他的脸上流露出喜色。>
孙权喜得不仅是陆逊为他献上了佳略,他还喜的是,在陆逊的佳略下,众臣的语气变得坚定了起来。>
人心,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可孙权知道,身为君主的他,还需要为陆逊的佳略上一道保险。>
孙权从御案上拿起虎符,手中抓着虎符的孙权,正从台阶上一步步走下,朝着陆逊而去。>
不久后,孙权就走到了陆逊的身前。>
接着孙权就主动伸手将手中虎符交到陆逊的手中:>
“当年,朕曾将这块虎符,亲手交至公瑾的手中。”>
孙权的这句话,毫不掩饰地透露出,他对陆逊的信任及期待。>
而孙权说完这句话后,他便正式下达诏令道:>
“朕今日拜陆逊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自今日起,东吴一切兵马,任凭大将军调遣。>
凡东吴统兵之将,皆受大将军节制。>
大将军可不上奏,不审查,操大将之生杀大权。”>
孙权话音刚落,殿内众臣都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了陆逊。>
如此重的权力,就算是当年的周瑜,也未曾在孙权手中得到过!>
就连陆逊在听完孙权的诏令后,他的脸上也第一次流露出震惊之色。>
谨慎的他,第一时间就想婉拒。>
可还未等陆逊开口,孙权便直接伸手紧紧抓住陆逊的手言道:>
“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抵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