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暗暗点头,对这位心腹大臣的表现颇为满意。>
朱棣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缓缓站起身,目光直视陛下,朗声道:“父皇,儿臣愿领兵出征,为大明开疆拓土,扬我国威。”>
此言一出,大殿内再次哗然。朱瀚心中一紧,知道朱棣这是要孤注一掷了。他迅速扫视四周,寻找着支持太子的力量。>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须发皆白,声音却异常坚定:“陛下,老臣以为四皇子虽有壮志,但当前朝局不稳,太子殿下监国重任在肩,不宜轻易离京。边疆之事,当从长计议,万不可因一时之勇而误了国事。”>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众多大臣的附和。朱瀚心中稍安,他不动声色地看向朱标,只见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
陛下沉吟片刻,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边疆之事,确需从长计议。棣儿虽有壮志,但当前应以稳定朝局为重。此事容后再议。”>
朱棣闻言,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躬身领命。他心中暗恨,知道今日之议并未能如愿削弱太子的地位,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被动。>
朝会结束后,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出大殿。朱标感激地看向朱瀚:“皇叔,今日多亏有你,否则局势难以控制。”>
朱瀚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地说:“标儿,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莫测。你需时刻保持清醒与冷静,以智取胜。四弟野心勃勃,不可不防。”>
朝会的气氛因朱棣的请战而愈发紧张,大殿内静得只能听见众人急促的呼吸声。朱标与朱瀚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读出了对方眼中的坚定与警惕。>
这时,一位平日里与朱棣交好的武将站了出来,声音洪亮:“陛下,臣以为四皇子殿下英勇善战,领兵出征正是扬我国威之时。边疆不宁,正需殿下这等英豪平定四方!”>
此言一出,支持朱棣的大臣们纷纷附和,大殿内一时议论纷纷,气氛更加热烈。>
朱瀚微微一笑,目光沉稳,缓缓开口:“诸位大人所言差矣。领兵出征,非儿戏之事,需深思熟虑。四皇子虽勇,但朝中事务繁多,太子殿下监国重任在肩,岂可轻易离京?边疆之事,当以稳为主,徐徐图之。”>
他的话语温和而有力,既表达了对朱棣勇气的认可,又强调了太子监国的重要性,一时间让大殿内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然而,朱棣并未就此罢休,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后,语气坚定地说:“父皇,儿臣心意已决,愿领兵出征,为大明开疆拓土,以证儿臣之志。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凯旋而归!”>
陛下沉吟片刻,目光在朱标与朱棣之间徘徊,似乎在权衡利弊。最终,他缓缓开口:“棣儿勇武过人,朕心甚慰。但边疆之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朕意,先派使臣前往边疆,探明虚实,再做定夺。”>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朱棣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躬身领命,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与愤怒。>
朱标见状,适时上前一步,温声道:“父皇英明,边疆之事确需谨慎。儿臣愿亲自挑选使臣,前往边疆探明情况,为父皇分忧。”>
陛下点头赞许:“标儿有此心意,朕心甚慰。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探明边疆实情,为我大明边疆安宁贡献力量。”>
朱标躬身领命,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这一轮交锋自己虽未直接参与,但朱瀚的巧妙应对和自己的适时补位,成功化解了朱棣的攻势。>
朝会结束后,朱标与朱瀚并肩走出大殿,两人心中都明白,今日的朝会只是开始,未来的争斗将更加激烈。>
“皇叔,今日多亏有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