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太岁官婿 > 第四百零二章 我不是棋子,也不愿沦为棋子。(4/4)

第四百零二章 我不是棋子,也不愿沦为棋子。(4/4)

上一页太岁官婿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肚,徐徐说道:“策论,作为一种选拔考试的方法,是大汉初年的产物。汉帝十五年九月,汉帝诏命召集王公大臣先举荐应试者,让被推荐者把自己的意见“着之于篇”,加以密封,然后由圣上亲自打开,亲自考查他们的见解是否恰当、透彻。

如确有辅政之才,就可被朝廷录用。由于当时没有纸,被荐者的意见都写在竹简上。送交皇上考查的,都是由好几张竹简穿联起来的“简策”,所以这种选拔方法又被称为“策试”。汉帝以后,直至景帝、武帝时期,这种方法有所发展,据《汉书》权威注家颜师古介绍,汉代实行的“策试”,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对策”,一种叫“射策”。一是密封若干问题,抽签作答(射策——笔试;一是公开提问,当场应对对策——面试。”

对此唐逸有所了解,在大汉时期,朝廷开科选士,向来以“策论”作为主攻,文采飞逸者更好,但你的见解独到,才是上上之选,皇帝就当时的时政、农事、民风等问题出题,由考生对答,这就是对策。譬如:皇帝问你,如何征服西夏,你来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观点,策论做得好,马上就可以外放做官,或者进入翰林培养。

傅院长继续说道:“而不论射策还是对策,都是被选拔者根据一定的问题,在简策上逐条应对,故“策试”也称“策问”、“对策”或“策论”。以后这种方法作为一种考试制度一直延续到大唐。可以这样说,策论实际上是圣上或者说是国家向文学才子寻求对当时某一治国之策的考试形式。”

唐逸点了点头,这个时代的策论,跟他所熟知的历史,还是有着相同之处。这个策论一样是不受文体的严格限制,只有内容性质的规定,产生了一批千古流传的名篇。

如前世汉代贾谊的《治安策》、董仲舒的《贤良对策》,宋代苏轼的《教战守策》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

不过根据傅院长的讲解,唐逸了解到在汉帝之前,诗歌、辞赋的体裁已比较完备,记言、记事、说理等各类文章也都不乏范本,但从这位汉帝开始,就根本没有考虑写作体裁的要求,只要求“经世致用”的表达。

徐先生继续说道:“古代策论阐述的是对当下国家政事的看法和处置,要求应试者紧密联系“当世急务”,对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和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发表对世事的深刻见解

今之策论亦是如此,要求考生从一大堆反映日常现实问题的问题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考生的搜集、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提出的解决问题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策论可不是那种凭个人好恶天马行空、抒发感喟、激扬文字、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大话,更加透彻、全面、清晰地分析、解决问题,发表中肯的见解,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法和谋略要合理、合情、合法。”

唐逸抿了一口茶水,开始剧情会神的听着。

傅院长略微踟蹰,而后说道:“接下去我便说些策论的历史由来,以及一些评析,希望对于接下来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太岁官婿章节列表下一章